无论是最新的数字营销趋势或某个产业活动的主题演讲,我们不断被告知「内容是王道」,而且若想在今日的网络时代脱颖而出,我们就必须「站在发行者的角度思考」。
人们很容易就随声附和,卷起袖子,奋不顾身地投入内容营销的业务。刚开始可能觉得非常棒。我们在创造东西!发布部落文、影片、网络广播、电子书、资讯图表等等。最后我们的种种努力,终于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东西。根据内容营销协会(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最新资料,有88%的营销人员采用内容营销,另有7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可望产出比去年更多的内容。
但问题来了。单单只是制造更多内容还不够。更多未必就是更好,也不见得特别有效。虽然内容制造量大幅攀升,但来自内容营销协会的同样一份资料也显示,只有30%的企业对企业营销人员认为自家组织的内容营销有效果,低于去年的38%。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虽然生产了前所未见的内容量,但有周详内容营销策略的营销人员比率,也从去年的35%降为32%,即使同样那份研究持续显示,有周详策略的人,在内容营销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较高成效。
以规划周详的策略为基础来工作,可协助你创造更有效果的内容。内容策略不必无意义地过度复杂。
为了帮忙打造我们的内容策略,我回归到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2年创作的诗「大象的孩子」(The Elephant’s Child):
我有六个诚实的仆人(我所有的知识都是他们教我的);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什么时候(When)、什么方式(How)、什么地点(Where)与什么人(Who)。
我们也可利用吉卜林的「仆人」来开始规划内容策略。虽然这六个要素都值得留意,但构成坚固基础的三要素是为什么、什么人与什么事。这三者也能确保我们的内容既以商业为核心,也能让顾客注意到。
为什么:就像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说的,我们必须「从『为什么』开始着手」,也就是你做某件事的原因。在内容策略方面,你的「为什么」就是你的商业目标。你为什么做这件事。这是创造良好内容的「商业核心」的部分。
内容营销能完成六个商业目标的其中之一,这六个目标包括:打造品牌、建立社群、公共关系、顾客服务、开发潜在顾客、创造营收。随便挑其中一个目标,用它作为你回答吉卜林其他问题的基准点。
什么人:处理了「商业核心」之后,我们现在必须确保自己的内容也要以顾客需求为念。好的内容必须为目标受众解决问题。它必须满足受众生活中的某项需求。
首先自问你服务的对象是谁。目标区隔确定之后,就可以真正开始仔细检验。你的描述够具体吗?你需要更深入吗?确认这些之后,可开始用更多细节来描述他们是谁,以及他们重视什么。包括量化的人口统计数据与质化的心理变数。
什么事:最后,依据你的商业目标(为什么)与你的目标受众是谁,要用什么方式创造出满足这两者的内容?什么样形式的内容最有效?创作的内容既要适合你的品牌,又能服务你的顾客。我们必须对内容策略做出更多规范,重点摆在适切性。别管其他人怎么做,重要的是,对你的品牌什么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什么人、什么事,替策略架构提供简单但坚实的基础,你可以运用这个架构去创作出合适的内容,以便同时满足你受众的需求与商业的需求。
以这一点为基础,你可以运用吉卜林的其他仆人,进一步为自己的内容策略增添细节:什么时候(有发生这情况吗?多常发生?)、什么地点(有发生这情况吗?内部或外部?),以及什么方式(我们会完成这件事吗?我们怎么样衡量成功?)。
如果我们想要更有效的内容营销,就必须多花心思在策略上。今日,每人手上的营销资源都有限。我们负担不起什么都做,也当然不应该这么做,因为消费者早已应付不了眼前过多的内容。盲目创作内容,导致原本就已经众声喧哗的网络市集更加吵杂,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我们想创作更好的内容,就必须更有策略地进行,即使这最终意谓创作更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