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职能中,组织成员60%的才智都是由计划、组织、决策、控制等职能激发的,但唯有以身作则的领导职能可以引发其余的40%。在中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领导往往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立马奔赴前线,解决问题。但领导并不是什么都懂,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身先士卒、稳定军心,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曾经说过:“命令自己的下属奔赴战场不算英雄,唯有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才是英雄好汉。”
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中国的管理思维逐渐转变。有的领导者认为,自己作为领导,不需要凡事都事必躬亲。领导的职责在于决策和战略制定。可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事必躬亲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把自己的员工团结在自己的身边。
在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身先士卒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领导方式。它能让下属明白领导者的态度和决心,管理者也能和下属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还可以直接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这种“手把手”传帮带的作用,能迅速地建立起管理者的权威,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热情,留住团队的精英。
身先士卒,能获得下属的忠诚,赢取下属的信任。因为亲临一线的管理者更能知道工作中问题的所在,他们能从下属的角度想问题,他们直面问题,而不推卸责任。这样一来,下属才能融入到团队这个大家庭中,才会提出意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和企业一同进步。
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不仅能激发斗志,更能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盼望出现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和他们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拼搏奋斗。
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仅仅知道如何规划是不够的,公司的业绩,最终需要靠底层的员工真枪实弹地做出来。和一线的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及时反馈生产、销售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反馈到领导层,这对于领导的决策将有极大的帮助。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做好带头作用。
有研究表明,身先士卒的管理者更能赢取下属的信任,下属的忠诚度也较高,不会轻易选择跳槽。而会愿意跟随这样的领导。松下幸之助说:“当员工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加到5万至10万人时,仅是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带领他们。”
身先士卒可以展现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下属:“这工作,我能干,你也一定能干。”管理者必须是自己下属学习的榜样,他们必须在下属面前表现努力工作和积极进取的一面。光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证明领导者和下属是一样的。作为领导者,必须还要具备下属所没有的才能,这样下属才会死心塌地地跟随。除了身先士卒外,领导者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者需要有战略眼光,他们必须比下属想得长远。领导者可以用自己的长远眼光带动下属的目光,使得下属也能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既能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能培育未来的领导者。
第二,要敢于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者不敢身先士卒、勇担重担,是因为缺少自信和勇气。领导者只有在面对问题时迎难而上,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在关键时刻有身先士卒的魄力。
第三,细节决定成败。掌握细节才能身先士卒、踏实稳重,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到精细化管理。
第四,同甘共苦是身先士卒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者不能仅仅追求个人的享受,更要为自己的员工和下属着想,让他们明白只要跟着自己苦干实干,终有出人头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