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保持距离而感到烦恼:与他人过于接近时,难免会心生反感或厌恶感。反之,若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尽量不与对方接触时,有时又会变成无视对方,使得两人关系陷入危险的冰点状态!
“若即若离的关系”是压力最小的状态
人际关系是现在职场人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扰,通常专业一些的医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会建议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建议毫无新意又流于抽象,实际上“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一件说来简单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因为人一定会有缺点:有些人容易急躁、有些人则是过于负面思考、有些人连对待点头之交的朋友都过度亲切到令人厌烦的程度。
有些缺点的确是任何人来评论都会皱起眉头,不过也有一些缺点是因为自我价值观的判断,主观认定是对方的缺点。
总之,很多时候,有可能是你对他人的观点变得狭隘,或是以先入为主的角度评断对方。
此时最好的方式是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感”,不让自己的观点变得狭隘。
虽然人际关系并不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子,有法定的标准车距,但是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没有保持安全车距,很容易发生车尾追撞的连环车祸,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高速公路,也适合套用在人际关系上。
不思考、凭感觉,判断需要多少“个人空间”。
如果行车时需要保持“车距”,相同的道理,人也需要保有“个人空间”。也就是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对方能够靠近你的最短距离。
虽然每个人需要的个人空间因人而异,但是大方向并不会改变。
关系亲密的家人或恋人,无论他们多么靠近自己,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虽说如此,孩子通常不想被父母亲干涉太多喔!
与他人的适当距离,跟自己与对方的感情程度成比例。感情关系越亲密的人距离越近,而对于讨厌的对象,与他的距离就会越疏远。如果对方是属于应该保持距离的人,与其在脑中估算与对方的距离,或许透过“感觉”判断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假使对方是属于你不太想与他聊天,他却一直纠缠不休的人,就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建议就是“请务必保持一定的距离”。比方说安排其他预定计划、佯装工作忙碌、事先准备一些无法一起吃中餐的理由等等,让对方看到后也觉得你是不得已的状况,请巧妙营造出这样的感觉吧!
“休息”模式:保持距离,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关系。
假使与对方相处时觉得有心理负担,不妨试着采取“休息”模式吧!就像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转进休息区的感觉。
先暂时与他保持较远的距离。
保持距离有助于让自己冷静下来,虽然你认为对方不好相处,也尽可能试着从客观的角度思考对方的优点。
“他就是这个部份让我觉得他很难相处”,以前认为是缺点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渐渐习惯,甚至因为某个原因反而产生好感,类似的案例也是时有所闻。
虽然人与人的距离不像足球比赛有严格的分区,但是太过接近,就会容易产生摩擦。暂时保持距离,观察对方,再试着接近。说穿了,人与人之间就是反覆操作上述流程,借此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