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市场不规范、官场不干净,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赌场”。企业界暴利冲动的热情高涨,资本豪赌之风劲吹,一夜暴富思维盛行。大家普遍笃信“大赌大赢”,鼓吹做企业需要赌的精神、赢的激情。而且有不少人将其付诸实践,以期一“赌”翻身,破茧成蝶。没有挤入这个市场的,千方百计借钱找关系也要进来;进入这个市场的,没有一个不想上市圈“不用还”的钱;已经圈了钱的,没有一个不想圈更多的钱。其赌注之大、赌徒之多、影响之深,绝非其他赌场可以望其项背。
许多房地产老板本性好赌,甚至嗜赌如命,加上房地产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赌博性质——投资一个大项目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中国的老板对暴利的追求欲望,可能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老板。透过每年胡润富豪榜排名中房地产老板起起落落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进入赌场的人都培养出了一颗“赌徒的心”——赢了,想赢得更多;输了,拼命地想翻本。
作为资源整合型企业,房地产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和政府、银行、建筑队、客户、税务局等打交道。所以,房地产老板要想赌赢,就必须花全部心思去赌官场、赌银行、赌市场。
房地产老板最爱说土地储备,拿地是他们关心的第一要素,要拿地就得赌官场。
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管理通常很不规范,基本是几个市长、书记说了算。这些城市政务通常不公开、不透明,没有起码的行业规范,完全凭着“一把手”的爱好行事。有的市长喜欢中式产品,有的局长喜欢红色的外立面,对于政府的每项要求,开发商都必须照办。有些官员还故意使绊子,即使开发商符合条件,也不会痛痛快快给他们办。
多数中小城市的房地产老板发迹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靠政府关系。这就和行贿扯上了关系。
一般来讲,房地产老板赌钱有“小赌”与“大赌”之分。小赌主要是为疏通政府关系而参与的赌局,即便是小赌,赌资也比平头百姓的赌博大得多。从这个角度讲,房地产老板眼里的小赌其实就是大赌。
房地产老板的小赌基本是只输不赢,说白了就是变相给领导干部献礼。为什么官员赌博总是能赢钱?是他们牌技高吗?非也。重庆市渝北区原副区长贪污腐败案就是很好的例子。
媒体报道,重庆市渝北区原副区长、重庆科技产业开发区原管理委员会主任刘信勇,被群众戏称为“赌王”,他在赌桌上一次输赢三四十万元是家常便饭。刘信勇常强迫许多房地产老板前往赌场赌博,大多数人都“故意”输钱给他。刘信勇从中获利200余万元。
房地产老板赌博由小到大,赌性大发是在小赌的基础上逐渐膨胀起来的。老板小赌成瘾之后,便相约政府高官去澳门、拉斯维加斯等高级赌场豪赌,怀揣以前“只输不赢”的经验,基本应了那句“十赌九输”的俚语。
赌官场的用处大了去了,只要有人“保驾护航”,就没有搞不定的事情。老板在这些官员身上投入“赌资”以后,就等于为今后拿地建立了可靠的“内线”,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教他们怎么通过招拍挂的合法手续,名正言顺地把地拍到自己的名下。但每亩动辄上百万元的土地出让金,使老板几乎没可能按照有关要求按时缴纳。这些官员就会动用利益同盟者和开发商合作违背法律法规,获得本来属于公众所有的土地权益。当然,土地拿下以后,这些官员们要么按照事前的约定拿走自己的所得,要么从此把自己大大小小花的钱拿来“报销”。
如果钱不够花了,这些官员会帮老板和税务局官员拉上关系,偷逃企业所得税。所谓房地产开发利润率偏低的说法,客观上是在帮着开发商骗税务局。在有的地方,经济适用房成了少交税的保护伞,满街都是经济适用房,倒少见几处商品房了。从各地天天不断的老板和税务局万元一桌的宴席上,我们闻到的除了散不尽的山珍海味,还有浓重刺鼻的铜臭味。
东莞一个靠借来的10万元钱行贿起家的房地产老板,赚了钱就去不断拓展官场上的人脉资源,不久便在省、市、区三级政府里都培植了一批铁杆的官员朋友。平时他看中了哪块地,什么手续也不办就开工建设,反正那帮政府官员事后可以帮他把各种手续搞定。
有一次,他相中了一片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便照样不办任何手续,就开始建造几百幢高级别墅。由于投入资金缺口大,没有合法手续在银行贷不了款,他就先央求区领导出面协调,没想到卡了壳,正好碰到国家开始限制别墅用地和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他又找市领导协调,市领导说自己也没权批这么大的地,让他找省领导疏通。省领导因为知道这件事早已经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担心自己被卷进去,充当违规批地的典型,所以也一直不敢插手协调。最终,这个投资几亿元的项目成了烂尾楼。
一位常年在珠三角、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从事房地产运作项目的投资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了“项目运作”囤地的个中奥秘:“今日不同往日,要能够把项目运作下来,就要舍得下本钱,学会‘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地方政府打交道。2亿~3亿元的项目下来,尽管从长远看能够纯赚2亿~3亿元,但前期投入就会超过几千万元,加上前前后后给领导送的礼物、红包,肯定要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