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最近正上火呢。自己身在公司的北京分公司,现在正全员学习《弟子规》,整天为这事开会开个没完,这也就算了,每个人还必须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感想。小王毕业之后可多久都没写过上千字的作文了,要他立即下笔,几天内就交出感想,那叫一个头疼。更令他糟心的是,他又是软件事业部的一员,此时被通知要集体到总部参加培训。分身乏术,小王心里就一个字。烦。真是烦都烦死了!
瞧,这就是矩阵式组织结构惹的祸。
所有实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有双重身份,甚至多重身份。其实现在大多上点儿规模的企业都这么干。
比如IBM,既按地域划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的。一位员工可能既是大中华区一员,又是某产品体系的一员。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四分五裂”的,常常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先听谁的。同一件事,可能跟张头儿说完还要跟李头儿汇报,倒是为扯皮制造了极其有利的土壤。领导可能也头疼呢,哎?这小伙怎么回事啊,又跑哪儿去了?这事儿还没搞定呢!我找谁去呀?
当然,矩阵式也不全是坏处(详见“什么是矩阵式组织结构?它有哪些优点?”)。那些聪明智慧的大公司也不至于傻到这份上,采用一个没有优点的组合结构。其实这种结构的理念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借用资源。你需要的时候就跑去借;用完了,就把他们送还回去。身处的团队多了,到哪儿都能混个脸熟,不管哪个部门都是自己人啊。你看,这结构的机动性真的是不错,专业人员之间互相帮助,指不定能激发出新的灵感,碰撞出新的火花呢。
就说IBM的矩阵式,以前IBM是典型的单一按照区域,业务功能,客户,产品等元素来划分的,而这些部门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交流和联系,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这个被称为大象的企业对市场和客户反应极慢,客户买了IBM的主机,产生系统整合问题,去求助IBM,但是IBM的反应就跟博物馆里的恐龙似的,等啊等,等啊等,它一点都不动弹。而客户的耐心可是有限的,在IBM从一个部门到另一部门的漫长的信息传达期间,客户早就不耐烦了。长期辜负客户的等待,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许多客户因不满IBM的服务而放弃购买它的产品。
待列郭士纳临危受命时,他进行了矩阵式变革。IBM形成立体多维矩阵,每一位IBM员工都可分身。当客户有需求,IBM可以动用全球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响应需求、服务客户。你知道吗?任何一位IBM的现有或潜在客户,都至少有两个IBM人在盯着你,一位可能来自IBM品牌事业群(比如硬件、软件……),另一位则可能来自产业事业群(金融、交通、制造……)。矩阵式组织结构,让IBM能迅速服务客户,抓住每一个客户的需求。
也难怪有人形容自从有了矩阵式组织结构,猴子、大象也能跳起灵活的“探戈”翩翩起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