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和奖金本是用来激励员工做好业绩的手段,但在安隆,从竞争中获胜并得到高额奖金本身成了目的,为了目的,员工的不择手段不会被惩罚。等到金钱是唯一的目标时,公司毁于造假丑闻就毫不意外了。
2001年10月17日,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公元2000年的1000亿美元突降到亏损6.38亿美元。随后,《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披露安隆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隆事件调查。两个星期之后,安隆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
白1997年以来,安隆虚报盈利共计近亿美元。2001年11月,安隆公司申请破产,并产生一连串连带效应,给美国的资本市场投下一颗震撼弹。但丑闻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2002年1月美国司法部门对安隆造假案及贿赂问题进行罪案调查,案子一直持续数年之久,2005年到2006年安隆公司的前CFO、出纳、会计师、董事长、公关部经理等陆续被判刑入狱。
安隆的倒闭及一系列轰动世界的丑闻的产生,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糟糕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导致糟糕的企业精神,于是从内部腐烂变质,最后全面倒塌。曾经,安隆是资产上千亿美元的公司,业务涉及能源、电讯、货运、广告等多个领域,拥有两万多名雇员,曾多次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这样一个业绩上佳、头顶着璀璨光环的公司,何以变成堕落与欺骗的象征呢?变化当然不是在陡然间完成的。这要从安隆公司的内部竞争机制说起。20世纪90年代,安隆公司在从能源行业向其他行业拓展,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开始实行绩效考核,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架构,及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员工带来的管理难题。其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在员工中间建立评估和比较机制,依据绩效评出级别,再按不同级别给予薪酬及奖惩。奖惩的差距非常大,绩效差的员工会被赶出公司,而成绩优异者会得到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由于评估是以员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员工之间、特别是同一层级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公司里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安隆前CEO杰弗里·斯基林和丽贝卡·马克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他们曾用各种手段削弱对方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因此损害公司业务的开展。
个体能力大于团队合作的风气在公司内形成,竞争的氛围使得员工对于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的事漠不关心。同时,由于落后就会被立即淘汰,压力之下,员工们不得不竭力掩盖自己问题,甚至弄虚做假,文过饰非。
当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差,业绩压力进一步增大之后,更有不少员工选择了拉帮结派,以避免被公司排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样的风气发展下去,排除异己以保护“自己人”的作法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管理人员与关系亲近的员工勾结,修改业绩纪录,赶走那些与自己不合作的人。
造假的氛围一经形成,很快就成为上下人员的“共识”。
根据之后美国司法部门挖出的证据,人们发现,安隆在过去十来年里,曾干过通过虚假的境外公司避税、用行贿得来的内部消息从石油交易中获利、靠政治献金获取政治支持、制造并发表虚假业绩,以提升股票市价,令公司内部的持股者得到高额收入等种种违规的事。种种事项表明,这已是一个从根上烂掉的公司,似乎在这个公司,懂得用造假、违法来为自己谋利的人才是聪明人,才适合在公司里生存。
在这样的公司里,产生过度扩张而无视实际经济状况的公司战略是毫不奇怪的,犯下骗贷、财务欺诈、证券诈欺、洗钱、违规交易等种种罪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个已经形成浮夸成风、欺瞒哄骗、无视规则的企业,如同一个从上黑到下的大染缸,凡进入其中的,都很难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