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是否真正成功,取决于主要领导人离去后,企业是否还能稳定持续发展,焦点在于能否顺利实现新老交接、顺利交权。这个问题是中外企业的难题,外国的企业历史发展长一些,有经验可资借鉴,中国的企业虽然时间短,也有好的模式可给我们启示。结合中外优秀企业的经验、管理规律和中国国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到底,企业领导人的接替问题,实际是如何将人治与法治结合的问题。人治方面主要是考察“德”,其中最重要的是考察他能否传承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基本价值观,这一点必须掌握在可靠人的手里。不管选“内人”还是“外人”,首先要选的是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如果动摇了这点,就动摇了企业的根本。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技术人才,拿中国历代帝王用人的话来说,就是“内圈用德,外圈用才”。法治是指企业要建立一套培养领导力和管理力的机制与制度,确保企业家产生的团队基础,使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形成源源不断的接班人团队。冯仑说,他希望私营企业的选人体制能够逐步改变成让制度来选人。在事业传承上,企业家面对的不应是具体的某个人,而应是所有人。
美国相关研究表明,约70%的家族企业难以传到下一代,88%的家族企业不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四代及以后。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向专业团队治理转变,一般须经历三代。目前,欧美一些“百年老店”的家族企业多由专业团队治理。
与欧美家族企业上百年的历史相比,中国私营企业资格老的也就二十多年历史,多数只有十多年历史,基本上仍由创业者把持经营大权,比如杨国强、宋卫平等。从发展阶段上分析,这些家族制企业仍处于利大于弊的时期,诸多矛盾尚未集中爆发,甚至还因为成功上市融资而获得快速发展。
华人企业大多活不过三代。美国学者福山把华人企业的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一个有权威、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创业者创办了一家企业,这个企业可能做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
到第二阶段,老爷子要退休了,儿子们之间就要为接班的问题发生纷争,企业很可能会四分五裂。运气好的企业,其中有一个儿子继承了创业者的位置,就发展到了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西方的好多企业如果已成为一个大型化的企业,就进入管理的职业化阶段,即由市场上雇来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很多华人企业由于不能够进行这样的职业化管理,所以到第三阶段就走向灭亡。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公司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过程。
华人企业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寿命太短。一家企业要创造品牌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如果仅仅存活十年、八年,很难成为一个世界品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福山在《信任》一书中的解释,因为华人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华人企业家只信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族和家族以外的人,所以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也就形不成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