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在伦敦的创业园区「Campus」到加州的「NextSpace」,「共用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是个正当红的话题。将共用工作空间看成全新的概念,至今不过短短十年,但已有长足发展。然而,运作方式却让我回想起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斯的「bottega」(工作室),艺术大师教导新手艺术家,培育人才,将最新技巧应用在工作上,也是在艺术家这种竞合的关系中,萌生新的艺术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将知识视做价值创造的核心,而价值就是出自于这些匠人、工匠、艺术家所在的工作室。这些人在工作室认识合作的对象,包括画家、雕刻家等艺术家;建筑师、数学家、工程师、解剖学家等科学家;以及能够出钱赞助的富商。这一切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社群带来生命,并建立了一种模式,产生在美学、表现、社会及经济上的价值。于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创业精神,不论在工作方式、设计及递送产品或服务、甚至是观看世界的方式,都有革命性的观点。
在佛罗伦斯的这些工作室,成了创意和创新的社群,让梦想、热情及计划能够交会。这里的实习生、工人、匠人、工程师、生涯正在起飞的艺术家、以及客座艺术家,都是既独立但也合作;每个工作室都由某位知名「大师」艺术家为中心,而其他每个人各自的努力成果,都会由他稍加协调结合。虽然这位大师能够发掘人才、协助牵线、指导年轻艺术家,但他并不会对他人的作品多所规定限制。
举例来说,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兼金匠,但弟子不一定要走他的路。在他的工作室里,年轻艺术家可能研究的是工程、建筑,或是各种商业或科学方向。韦罗基奥以自由的态度带领着新一代的创业艺术家,里面能集大成者,包括有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彼德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 c. 1450–1523),以及多明尼克•吉尔兰戴欧(Domenico Ghirlandaio, 1449–1494)。
回到现代,如果也想创造出更具创新及协作精神的工作室,像是在传统企业里成立较佳的办公室、成立新创企业育成中心,或是打造自造实验室(fab lab),我们能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学到什么?文艺复兴工作室的三大卖点,就在于将想法化为行动、鼓励对话,以及促进艺术及科学的结合。
(1)将想法化为行动。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不只是催生新想法,更协助将想法转变为现实。同样地,现在的创新工作空间也必须能够提供各种协助,让人们将自己的洞见、灵感及精神表征转化为新产品及企业。光是要想出新点子,就已经够难了,但对许多组织来说,要如何利用这些想法、化为营利,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2) 鼓励对话。18世纪那不勒斯的经济学家费迪南多.加利亚尼(Ferdinando Galiani)曾说,市场就是对话。要创新的时候,整个网路的品质(也就是其中所有成员及组织拥有的各种技术及能力)至关紧要。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专家能够持续并流畅沟通,促进对彼此的理解。这种不同人才共存而又互相冲撞的情形,有助于让工作室生气勃勃,能透过对话、进行有建设性的冲突。不同观点间的冲突对抗,能够打破认知上的界限、减少错误,也让艺术家更能质疑那些过去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实。
今天,虽然常常也知道应该透过对话澄清事实,企业组织却很少真正为此保留空间;有的是太担心冲突,也有的是大家实在太忙,忙到无法对彼此有更多了解。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已经证明,共用工作空间如果能有种种相对的意见及冲突的观点,其实大有益处。
(3)促进艺术及科学的结合。虽然现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多半记得的都是艺术方面,但事实上这是种跨学科的机制,能够以全面的方式来处理创意。而现代的企业组织则有不同,多半是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自为政。
举例来说,文艺复兴时期认为自然就是艺术及科学的汇集,正如达文西著名的「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所示。现在许多最令人兴奋的商机,也是像这样由科技进展及美学特质汇集而成。将这些领域聚在一起,就能透过实验促进彼此的学习,进一步走向商机。
不论是要经营共用工作空间,或是想让自己的企业更有创意、更能协作,都可以参考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作室,效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