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竞争激烈的市场比喻为红海,而把那些无人涉足的领域说成蓝海。一开始我并不了解这一比喻的含义。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这样跟我说后我才恍然大悟:
“这很简单啊。当海水变成红色,肯定其中发生了激烈厮杀。那红色不是别的,是失败者大出血啊!反过来。那些蔚蓝的海域就是还没有鲜血的地方啊。所以,为什么不去蔚蓝的那片海域呢?那里,一定没什么人呢。”
后来有一天,当我在看一则电视广告时,我又想到了这一点。
很多年来,我们都习惯了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广告。虽然让人烦得不得了,但是却无能为力,它总是在你看节目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蹦出来。偏偏这些烦人的广告都是让广告主花了大价钱的。冠名广告标王啥的,说的都是它。既然有企业不断地往这上面掏银子,那做这行的广告代理商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同样,为了争那白花花的银子,这些广告商相互之间也早已打得头破血流。
既然大家都在报纸、电视上投广告,为什么我们还要插一脚而去吃力不讨好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思路呢?
我们不妨看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画面吧:
上班族们每天都离不开电梯。越是人气旺的写字楼越是让人头大,每当工作日的早晨你气喘吁吁地赶到楼下,想赶在打卡的最后一分钟到你工作的22层时,眼前保准黑压压的一片,逼得你直感叹中国的人才怎么这么多!等电梯的时间,可未必比等公交的时间短。最讨厌的是,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只能举头望楼顶,低头为扣奖金心疼。
有没有想过,这个时候如果眼前有一块显示屏,屏上正播放优美的广告,该多好?
另辟蹊径,这应该就是蓝海战略的套路吧。
蓝海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属星巴克。咖啡零售业已经被极度商品化,麦氏、雀巢等一堆厂商都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以至于整个咖啡行业变得无利可图。但不出手则已,星巴克一出手就击倒所有对手,它独到的经营方式和高价政策反而造就出一大批忠实的客户,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高度。即使央视新闻报道了星巴克的高价咖啡,这依旧对星巴克的形象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美国西南航空,在竞争近乎惨烈的航空业里独辟蹊径,去掉比较昂贵的服务(如供餐、饮料等),以低价和便捷的服务取得了成功;来一客(Pret A Manger)在多如牛毛的快餐业,以快速就餐。新鲜健康,价格合理为经营策略,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英国开设130多个店,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一亿英镑,迫使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购买了它33%的股份;在IT领域,充斥着众多的小型影音类产品,最终iPod独领风骚,它的大容量、使用方便、版权保护等优点,使得它在市场上销售遥遥领先。
回到我们身边,在我们国内,这样的例子也到处可见。 “如家”连锁酒店定位在2—3星服务,去掉所有奢华部分(大堂、餐厅、桑拿等),但是非常干净、舒适、温馨,一举在竞争白热化的酒店业占领了一席之地; “超女”之前,各种唱歌比赛已举不胜举,就是在这个已经很“烂”的领地, “超女”以其清新的模式,创造了一个奇迹,造成了赞助商、电视台、唱片公司、演艺公司等多赢局面。
想起了某位创业成功的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不要抱怨生不逢时,没有机会,只要动脑筋,下功夫,就能在一片似乎无望的‘红海’中开辟出光明的‘蓝海’。”
是啊,蓝海里,一定没有什么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