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学应届毕业生工作面试的时节。然而,除了像是工程师、顾问或是金融分析师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职位之外,目前已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职衔:鉴识科学专家、数字叙事者、营销自动化经理。
劳动市场资料显示,这些「混合式」的工作正迅速增长。劳动市场分析公司Burning Glass的一份报告指出,从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间,共释出这类职缺超过25万个。这些工作要求具备的种种技能,过去并不会有完整配套的教学课程(有许多这类工作属于高薪职位,例如使用者体验设计)。例如,称动软件开发的职位需要结合工程、编程及电脑科学的技能,从2011年至今这种职位已增长135%。
这对大专院校来说有何意义?如果现在出现的新职位愈来愈走向混合式,各项学程或许也需要走向混合式。
我自己与许多产业的雇主的讨论,也支持这种看法。众所周知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短缺问题,他们还表示,最需要的人才必须能够在复杂的团队中工作,并且横跨各种复杂系统来思考。雇主希望得到的专业人才,必须能够领导包含多种成员的团队(例如成员包括工程师、编程人员、资料科学家等),还要能有效理解其中各种不同角色,并居中协调。
真正能够培养出这种「多系统思考」能力的教育,必须既广且深;只有单一领域的专业还不够。举例来说,奇异运输(GE Transportation)的全球服务副总裁彼德•麦卡比(Pete McCabe)最近就提到,该产业需要更多「四分卫」,也就是多系统思考者,能够监督由专家组成的团队,解决常见的问题。他表示:「要知道怎样带动士气、哪里又该加以督促。如果能多找到十个这样的人,要我砍掉左小指都愿意。」
同样地,奇异公司航空工程部门的安德丽亚•考克斯(Andrea Cox)也提到,他们的团队可能好几百位专家,从材料工程师到设计师都有,他们思考的是飞机引擎设计的不同元素。但所有人都必须体认到,更大的计划是要让飞机飞上天。她表示:「设计工程师除了必须了解某个零件如何运作,同时也要知道这个零件如何配合整个模组的设计、这个模组怎么配合整个引擎、引擎又如何配合整架飞机。」
当然,在未来的经济中,典型的员工仍然必须具备某个领域或更多领域的深入知识。然而,大专院校要如何教导未来的毕业生更广博的多系统思考?我认为这牵涉到三项关键元素:跨学科主题研究、以专案为基础的学习、实际体验的机会。举例来说,在我担任校长的大学,对永续性有兴趣的学生不只修习环境科学,还会让他们上一些课,学习其他领域的相关概念,包括工程、物理、经济、资料分析、健康科学、都市计划及法律,他们之后在实际从事永续性相关工作时,都可能会碰到这些领域。
此外,学生上的这些课,不会单独授课,而会运用实作专案,让学生有机会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要制作能模仿海洋生物动作的「仿生」机器人,并配备感应器来测量海水温度的变化。
最后,体验式学习机会如实习或建教合作,能让学生在实地情境运用前述那些综合知识,实际体会所有细节及特殊之处。举例来说,我们最近有一位学生参与巴拿马运河管理局(Panama Canal Authority)的建教合作,验证她的学习成果;她的工作之一就是领导一个专案,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并估算其成本,以嘉惠运河集水区的乡间学校。这项经验需要她整合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概念,让她实际体验多系统思考如何在真实世界里运作。
确实,想要掌握未来经济的工作和所需技能,以上做法可能还有不足。原因在于,除了职场上开始出现复杂的团队,也开始出现复杂的多系统架构,也就是在硬件、软件、人类之间,关系日益错综复杂。智慧型手机变得更加精密复杂,无人驾驶车很快就会上路,而且物联网也已初露曙光。
到最后,这个高度连结的世界将会带来高等教育的新纪元:着重于协助学生了解各种人、程式及机器组成的密切连结的系统,如何共同推动工作场所的运作。
正如社会本身,求职市场也变得愈来愈复杂。高等教育如果能让学生接触到多系统思考,就能让他们做好准备,以从事未来职位所需的系统导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