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性格中,有一条被称为“自我监控” (Self-monitoring)的特点,是指“人能否对自己进行客观地观察”。
自我监控有几种类型,一般可分为表演型(表面上会扮演与自己本身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他人意愿型(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外向型(喜欢与人交往,喜欢集体活动)、自我能力展示型(能够将自己的实力展现给他人)、善解人意型(能够为他人着想,读懂别人的表情和语言的含义)等几种。
简言之,自我监控的得分越高,这个人的想法就越倾向于他人意愿型的得分越低,越倾向于自我意愿型。
美国纽约联合大学的心理学家肯尼斯·戴·特诺博士和迈克·帕卡博士做了一项关于广告的实验。他们对84名男女进行了自我监控的测试。根据得分的高低,把这些人分成了两个组。然后让这两组人观看“注重印象冲击”和“注重质量宣传”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广告,前者主要强调的是新颖的设计和配色,后者则强调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信息。
结果,自我监控的高分组,也就是他人意愿型的人,会被印象类的广告吸引;而自我意愿型的人则相反,他们对强调质量的广告有兴趣。
对于那些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印象冲击强烈的说服最有效。这样的人容易受气氛影响,与其给他们需要认真阅读的说明文字,不如制作一些精良的小册子,用五彩缤纷的内容来打动他们。对于这样的人,不需要特意拿出什么证据,说一些“别人都买了”、 “外型太酷了”的话更能够打动他们的心。
而自我监控的高分组,也就是自我意愿型的人,则正好相反。要想打动这类人,一定要有理论依据,因为他们比较在乎自己的看法。至于别人怎么想,他们不是很关注。想要说服这类人,你就要晓之以理,准备好充足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