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创业维艰。在美国,新创企业一年下来有四分之一被淘汰,两年后存活的只有原先的一半。在众多失败个案中寻找失败的原因,要比像大海捞针似的找成功规律更容易有收获。一家做风投数据库的公司 CB Insights,研究了101 个案例,找出了不下20 种导致创业夭折的因素。比起学习光鲜励志的成功案例,“遗体解剖”的分析方式固然要忧伤沉闷,但是得出的经验教训,能指点后来创业者避免重蹈覆辙,贡献巨大。
四大原因导致创客失败
一般分析创业看三个部分:团队、产品和市场。长期以来,大家被灌输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所以多数人把团队推崇到最重要的地位;工程设计出身的人看重产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研发的产品要和市场对接。 创业及风投名人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 把找到及确认产品有市场需求做为创业过程的转折点:市场认可之前是混沌一片,有市场后前途才开始明朗。只要产品合乎市场需求,团队可以扩容,产品可以经过增加投入来改进,融资、经营也都能逐步地完善。 一半的创业失败是因为没找到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无法和市场对接。
第二项导致失败的原因是现金流出了问题,早期资金不足,支撑不下去,或是在融资后过度消耗都可能导致现金危机。在面临断炊的情况下,士气瓦解,创业者只能认输。
第三项是团对的组成,技术、财务、市场营销的搭配是否得当,能否同心协力接受考验,关系成败。
第四项是市场竞争。一个好主意,有成群的人来追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在融资方面,能弄到钱就是老大。在剧烈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出局者。
这四项之外,其他因素都多少和上述有关。如商业运作模式的考量:创业一开始就必须想到如何打开市场,如何产生现金流;品质的问题,如何定价,怎样突出与之同类产品的差异等,属于技术上的问题。 还有市场营销的手段、服务客户是否到位、推出产品的时间和地点等。有的时候,产品好、有潜力,可是时机不对,操之过急反而把原来一盘好棋给下输了。
创客成功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
创业中途为了适应市场环境,有时不得不做大幅度的调整,改辕易辙势必带给团队很大的冲击,对内对外都要重新部署;但是不顾外界变化,倔强地依照原定计划进行,也可能导致加速的失败。
选择创业的地点也极为重要,要找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虽然成本高,竞争激烈, 但是消息灵通,成功几率绝对强于运作成本低的偏僻地区。创业要利用集群效应 (cluster effect) 带来的方便和人脉关系,所以美国加州的硅谷聚集了前沿的高科技创业;亚马逊选择在西雅图创业,借重已经存在的高科技人才和配套的网络, 深圳能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是基于已有的硬件和软件的实力。
经济周期对创业来说,好比顺风还是顶风。要是刚成立企业就遇上金融危机的寒流,就难上加难。创业有热情没有方法不行,有本事但是热情跟不上,或者热情在困难中冷却,力不从心,自己打退堂鼓,就怨不得外界的因素。
目前国内经济和外贸市场都处于一个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创业的大环境不算很好。加上过去一年深圳房价暴涨,让大量互联网人才和产业远离,更加不利创业。
华尔街日报一篇报导 指出在传统制造业和出口业不振的情况下,政府看似把推动创业和创新当作应对经济放缓的短期补救措施 , 反而造成了创业一哄而上的现象。一些匆忙投资建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人对这些行业也不了解,创业空间的快速增长已导致过剩。出现孵化器太多,服务的创业公司反而寥寥的情况。
“失败为成功之母”是励志的老话,但是能践行屡败屡战的人不多。两位美国商学院教授共同研究德克萨斯州1990 到2011 年间的创业记录,发现七成人失败后就不再创业,而再接再厉的创业者,成功的几率显著增加。作者引用丘吉尔的话说:成功不是最后,失败也非致命,最关键的是有勇气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