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清明节,笔者回乡扫墓顺便探亲访友。在拜访姓张的老同学时,见到了他的父亲。老人已经是七十多岁了,样子却比先前还硬朗开明。他兴高采烈地招待客人,寒暄几句后便急不可待地告知笔者说:打倒“四人帮”以后,他“平反”了,承认了他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功勋,恢复了党籍,复了职,又教了两年书,才离休。他还为儿子也一样当了农村教师引以为骄傲。农村教师地位低、待遇差,人所共知,而他老人家却为儿子能从事这一职业高兴万分,感到光荣,可见他对教育事业是多么情深志笃,他的敬业精神多么高尚!老同学也争气,在教师队伍中有所建树,评上了高级教师,1993年还被评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县劳动模范。
真是“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看着老人眉飞色舞闲聊离别之情、叙述人生际遇,笔者不由回忆起他老人家许多传奇般的故事:他是解放前就参加共产党的老同志、老中学教师,解放后担任中学校长。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他成为“极右分子”,被开除党籍,下放回家当农民,成为农村中被管制劳动改造的“五类分子”。回农村以后,他老老实实耕田,认认真真饲养鸡、鸭、猪、牛,生活也过得较富裕。在村中,明里没有几个人敢接近他。但说也奇怪,尽管他戴着坏人的面纱,村中人却无不把他当好人。他爱讲故事,知识渊博,所以特别受年轻人的爱戴、敬重。大家都心里纳闷,他是老共产党员,被整成这样子也不反抗,不管是什么场合都真心实意地表白拥护共产党,为什么会是极右分子?这样的好人,为什么要受管制?真是无法理解。尽管当时有一道政治鸿沟把他与人们分隔开来,但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坐在一盏油灯下的时候,这鸿沟就自然消失。一帮年轻人就会聆听他讲关于为人的道理,关于孔孟之道,关于操守、敬业……
他说:“人的本性是两面的:好的方面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万物之灵,聪明、智慧,创造了世界文明,要发扬光大,就要做到‘敬业乐群’,为社会进步服务。坏的方面是所谓‘人之初,性本恶’。人有动物之性,自私、贪婪,制造罪行丑恶,要善于克制约束,就要做到‘廉洁自律’,确保成就事业。所谓敬业,就是专心学业;所谓乐群,就是乐与朋友交往,和睦相处。业精于勤,事成于功。为人在世,最重要的是敬业。敬业的人,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建树!”他无限热爱教育事业,津津乐道,以当教师为光荣。尽管当时他被整得头都抬不起来,却还是乐呵呵的经常唠叨,说:“正人君子,明志达理。”“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朋友善者愿而乐之”,“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又说:“为人在世,要胸怀大志,坚定不移。要做一番事业, 才不枉活一生。”
他为人正直,虽然失意却不失志,笃信天道公正,自称是事业有成的胜利者。大家笑他是阿Q精神,他却不以为然。——他说他是共产党的地下成员,老党员,打败了国民党就是他的成功。解放以后本来可以进城当官,是因为热爱教师这一行,所以没有跟解放军队伍进城,留在农村当个小小的中学校长。因为热爱共产党,在整风中敢提意见被打成“右派”,是阴差阳错,是“命注定要受苦”!他说他信奉儒教,积极人世,“明知不可为,却还是要去做”!原本的意思是要帮助共产党除去歪风邪气,不想自己却因此变成了“坏人”,成为“五类分子”!他说自己知自己,自己做好了,总有一天会“平反”。就像一个孩子对待父母亲,即使被父母亲赶出家门,也不能不认父母亲。后来的结果证明,他的确是胜利者,打倒“四人帮”后“平反复职”,重新当了2年校长,光荣离退休,安乐辞世。老人病故时留下的遗嘱是:这教师之家要世代相传,希望他的孙子辈也做教师。
至今记忆犹新在他们家相聚那天。大家一起回忆年轻时许许多多往事的时候,老同学曾经认真地说:“我们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开花结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走进校门到走上社会,都受共产党的严格教育、培养,思想单纯,比较正统,带个人主义色彩的东西少一些,办事比较‘呆板’,依靠领导、依靠组织解决问题的意识颇强。步入社会后,做一行,爱一行。自己现在这样子,也算是尽了力做事,报答了共产党的培养之恩,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情,以及长辈、老师、领导们的教诲之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为这句话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教师名声好,社会效益也好。我的高级教师职称是爱岗敬业奋斗不息得来的,可以当之无愧。我借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对人生感慨的一句话,也可以骄傲地说: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敬业、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洁身自好才能成为高尚的人。敬业与廉洁,总是相关联的。可以这样说,凡是敬业者,都比较作风正派,不损害公益事业,不贪污腐败;相反,不敬业者,工作马马虎虎,不专心致志,都会把心思用偏,一有机会就损公肥私,就贪污腐败。有人说廉洁是当官的事,一般的员工用不着讲什么廉洁。其实不然。廉洁作为一种操守,是人人都要倡导、坚持的。当官的要自律,自觉抗拒不廉洁的行为,一般员工也要自觉拒腐防变。君不见,银行界受处分的不少是小职员,利用工作之便贪污盗窃公款。有些企业的一般员工,总是在想着法子去弄虚作弊,从中贪污,中饱私囊。可见廉洁自律,关系着社会文明进步,是人人都要积极倡导、自觉遵守的。
一个人能过美好的生活,他是幸福的;如果他又能把美好的生活带给别人,他就更幸福。他为别人创造幸福获得的精神满足,更可宝贵,这是金钱买不到、其他东西也换取不到的!
从本能看,人都有私利的欲望,要不自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比方乘公共汽车,到站以后就希望车立即到来,车到来以后,如果看见车上挤满了人,心里就不舒畅,但还是一心想挤上去;挤上去以后,盼望车子快开,盼望有人能挪出个位子给自己坐;对车下还要拼命往上挤的人会产生反感。这是很自然的事。这个时候,难能可贵的是要想到两个方面:一是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自己还在车下,会有怎样的感受;二是自己要替车主想一想,这车子乘载了多少人,如果还没有满载,则要等一等车下的人上车来,多赚点钱。这样,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符合行为准则,这就是自律。操持着一定经济权力,与钱帛打交道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更要时时警惕,严格“自律”,要特别注意克制占有财富的个人欲望,才能做好工作,不断进步。
钱,多少人想它、求它、谋它、争它!钱能使人富裕、使人富贵,这是表面的现象。一个人灵魂深处的理想、精神、情操、品质等却未必和金钱有必然的联系。古语云:“黄金非为主,德重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就是要人们不要去做“金钱拜物教”的俘虏,而应该通过奉献,把幸福带给别人,带给社区的群众。“财帛动人心”,这句老话的确有一定的蛊惑力量,但是,“金钱难动赤子心”却是社会主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多少有识之士,崇尚仁义、淡泊钱财,虽穷,却可以“杀身成仁”,不为“半斗米折腰”;虽富,却可以“散尽家财,辰济难民”,不做“为富不仁”的人。即使在那“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旧社会,杀人劫财,卖国求荣的人固然有,但更多的却是重义轻利,心不为财帛所动的正人君子。不要说勤劳善良、安分守己、自食其力,还兼养育他人的贫民百姓大都是如此;即使是达官显要、贵族后代,也有不少人是固守清廉的!那些拒收财贿于密室的历史人物故事,流芳百世何止成千上万。以包公、海瑞为代表的清官,他们的感人故事,世代相传,人人崇敬家喻户晓。毋庸讳言,对那些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甚至“甘为金钱醉生梦死”的人来说,“财帛动人心”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对于那些有觉悟、有道德、重国格、重人格的人来说,“金钱难动赤子心”却是金科玉律,至理名言。他们胸怀大志、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事业,他们的赤子之心是为了事业成功,为了社会进步。他们不做金钱的奴隶,他们要做生活的主人。在当今社会,这一类人是社会主流,受人赞扬的;而见钱眼开的那一类人是社会暗流,见不得光,为人们所不齿的。前一类人必然战胜后一类人,因为前者是代表光明,代表社会主流,有无穷的生命力;而后者代表黑暗,代表落后,必然消亡,这就是社会进化论。
人类文明的标志性成果是建立了耻感文化,知廉耻,明进退。使社会成员对种种丑恶行为感到羞耻,知耻,则有所不为、则改过迁善、则见贤思齐。中华民族颂扬的传统道德观念:“礼、义、廉、耻”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古人管子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们颂扬“礼义廉耻”,按这样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要求,就要做到:“为人——敬业乐群,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