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War Made New)
作者:马克斯•布特(Max Boot )
英国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靠的不只是更好的炮和炮击技术,还有作为海洋王国可提供的熟练造船工人、熟练军火工人、为海军提供资源的发达商业、为海军提供经费的国际银行家。
普鲁士打败奥地利的战争中,普军不只有更先进的撞针后膛步枪,还运用了刚刚兴起的铁路做后勤补给和兵员输送,还组建了制定战争计划的总参谋部以及参谋军官制度。
二战中,以敌方后方非直接战斗单位(如工业设施、平民)为目标的战略轰炸军事思想被运用,其目标不仅是挫灭敌方抵抗能力,更包括以恐惧摧毁抵抗意志。执行这一思想的最大杀器就是B-29远程轰炸机,其研制经费甚至比原子弹还多了50%。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管理战争的水平高低。即单单依靠技术本身并不能获得不可战胜的军事优势,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全部潜能,战术、组织、训练、指挥和有效管理体系的其他产物必不可少。因此,从16、17世纪现代民族国家出现开始,军事力量的改变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China’s Wings: War, Intrigue, Romance, and Adventure in the Middle Kingdom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Flight)
作者:格雷戈里•克劳奇 (Gregory Crouch)
这更像一个伟大的创业故事:三十年代,年届不惑的美国工头威廉•兰霍恩•邦德来到中国组建并运营中国航空公司——它由中国交通部和泛美航空联合成立。在动荡年代,邦德不仅要让中航活下去,还要让它获得利润。他做到了。中航在抗日战争中承担了驼峰航线很大一部分的货运,一群训练有素的民航飞行员用低得多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运力,“战胜”了美国陆军航空队。这也是商业的美好与力量所在。
3、《富兰克林传》(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
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难以被界定的人,所以被送上了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外交家、音乐家等等头衔。
在18世纪的美国,他以旺盛的精力探索了自身好奇心可以触及的事物,以“风筝实验”被写入教科书,创造了避雷针、玻璃琴、近焦远焦双功能的双光眼镜、蛙鞋、自动烤肉机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发明。在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历史时刻,垂垂老者富兰克林在大陆会议昏昏欲睡,却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最佩服的人。
他是一个商人,在印刷业不择手段,用公式计算感情,却以革命先驱的光环和光风霁月的商人思维成为当时美洲新移民的楷模,人格影响力直至今日。
本书由《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以第三方的视角还原“第一个美国人”的一生。
4、《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White Collar: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作者:C.莱特•米尔斯
本书出版于1951年,书中回顾了19世纪末到成书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美国的老式中产阶级逐步被新生白领阶层取代的时代图景。
作者定义的新中产阶级不意味着拥有中等财产,他们大多数是中低层收入群体,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中产”更多意味着职业特征。他们不生产任何东西,成年累月地重复着同样的文书工作。他们“厌恶工作,耽于无休止的玩乐,这种可怕的交替方式使他们精疲力竭。”“作为个体在道义上孤立无助,作为群体在政治上软弱无力。”“当白领们获得自己的工作时,他们出卖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还包括他们的人格。”
类似美国白领的群体,在中国正在大量出现。本书译者周晓虹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所有吐槽小资白领的话,本书作者赖特•米尔斯几十年前就说过。白领在今天中国的社会地位被高估,中产阶级这一词汇也总被误读。这也是本书对于读者的意义所在:从历史镜像中看懂中国社会的现状。
5、《影响力》(Influence: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作者: 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
无论苹果发布什么产品,整个世界都会一拥而上。巴菲特的些许暗示,让华尔街、股市剧烈跌宕。网红、意见领袖占据着流量的高地,让我们乖乖就范、打开荷包……
在我们面前,大人物的影响力无处不在,甚至已经形成一种迷行式的权威。影响力实在是件神秘的事情。我们在别人的判断下改变着自己的判断,并且心悦诚服。
这本心理学畅销书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俯首称臣。
6、《黑天鹅》(The Black Swan)
作者: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和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当一只黑天鹅出现时,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示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们常常带来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并习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它们,最终被现实击溃。
其实,每一个历史进程都是一个小的爬坡,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经历中,我们都要善于预测并抓住中间每一次小的演变,正如王石曾说,由于迷信人的理性,人们从未停止有计划地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尝试。但市场最终会告诉我们,“黑天鹅随时可能降临,你躲不过它”。
躲不过它,那么我们就正面迎接它。
7、《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作者: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60岁,我们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仅为一个20岁年轻人的三分之一;到85岁时,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痴呆……本书以一个医生的视角,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记述了人们一步步衰老的过程。在书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正要变老的自己,已经老了的父母和早就老去的爷爷奶奶。
死亡是需要被谈论和准备的。凡人有死,我们要的是安全,还是自主权?医疗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死亡时多一些挣扎时间,但这本书提供了姑息治疗的新思路,它告诉我们,人之将死,要回归有意义和有质量的生活。“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好地死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8、《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Creativity,Inc.: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作者: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 埃米•华莱士(Amy Wallace)
卡特姆的员工是一群天赋异禀的出头鸟。当别人抱怨员工上班开小差时,卡特姆操心的是如何防止这帮工作狂们竭泽而渔;当别人担心员工听不进批评时,卡特姆操心的是员工把“没捅出篓子”的表扬当做自己不够锐意进取的吐槽。
有乔布斯那种天才型,也有卡特姆这样善于自律、懂得管理、招抚人心的领导。作者以其多年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来在迪士尼的工作经验和亲身经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了一部部经典的动画电影诸如《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背后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9、《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作者: 克莱·舍基(Clay Shirky)
几万人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找回手机而聚在一起出谋划策,或提供专业的建议,或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参与其中。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15 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15 个人眼中的名人?
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商品,是如何成为销售TOP 1的?它竟然莫名其妙的吸引了上万的评论,而且每一条都超级爆笑。
作者曾预言“未来是湿的”,现在看来,互联网的确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发明,长久以来我们都太重视工具的力量而忽视了工具背后人的力量。互联网正在经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度,即将进入一个“人人时代”。
10、《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作者: 凯文·凯利(Kevin Kelly)
一个孤立的事物,无论怎样精心设计,产生新亮点的潜力都很有限。一个与网络相连的事物便是一个节点,它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节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上百个独特的关系。
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被人们亲昵地唤作“KK”,在上个世纪就预言了互联网影响下的经济运行的十个新游戏规则。
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98年,中文版2000年出版,那时百度初生,3年后才有淘宝,5年后才有豆瓣。有人一读就是十年。
近年来,互联网持续震动着全世界各个行业以至于整个经济规则。在中国,各类“互联网思维”轰轰烈烈地颠覆着各个行业。
KK通过这本小书,已经向世人预警了网络经济,这终将粉碎工业经济的新兴力量不可逆转的“潜规则”。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策略和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惊人地吻合。
11、《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Elon Musk)
作者: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
硅谷传奇马斯克到底是怎样的“科技+梦想狂人”?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阳城,马斯克的创业历程中遭遇了无数棘手的事件,但是每一次突破都令全球惊艳。44岁的马斯克已经涉足颠覆互联网、金融、汽车、航空以及能源业。马斯克曾说,自己是一个疯子。他的征程是星辰与大海,他想做拯救这个世界的超级英雄,因为理想足够远大,所以无论上天入地,艰难困苦,都不曾放弃犹豫。而这个时代,恰恰需要这样疯子一般的钢铁侠。
作者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写作者之一。曾任职于《经济学人》、为《纽约时报》报导硅谷和科技产业新闻多年,出版《硅谷史》。《硅谷钢铁侠》是其历时近4年,深入特斯拉、Space X等公司,采访马斯克的伙伴、员工、家人、朋友超过300人,并与马斯克超过40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记录下他从粗放贫瘠的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顶峰的不凡之旅。
12、《三双鞋:美捷步总裁谢家华自述》(Delivering Happiness: A Path to Profits, Passion, and Purpose)
作者:谢家华
“在你还没有坐下来之前 游戏就已经开始了。”
“换桌子永远不嫌迟。”
“我把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都列举出来,然后发现这些时刻都与钱无关。我觉得我们都被社会和文化轻易地洗脑了,我们停止思考,错误地认为金钱代表着成功和幸福,其实,能够享受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谢家华,美国B2C模式华裔创业楷模。24岁,微软以2.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他创办“链接交换”公司;25岁,作为顾问及投资人,成立了卖鞋的美捷步网站Zappos;35岁,带领美捷步公司以年销10亿美元的骄人业绩横扫美国电子商务领域,亚马逊以高达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捷步;以10亿美元身价登上《财富》杂志“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7位。听他讲讲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