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从产品转型为平台时,公司也会按照下列三个阶段演变:
- 内部的产品研发 + 外部的互补厂商
- 内部的平台研发 + 混合的互补厂商 + 社群管理
- 混合商业模式管理
在公司演变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恰当的做法是设立内部的开发团队,专心为伟大的产品创造动能,做法是持续改善核心产品,以鼓励顾客使用,并激发顾客对产品的热爱。不过,当公司开始转变到平台时,让外部人士参与这个过程,通常会为公司带来好处。举例来说,一位史丹佛大学研究生看到有机会可开放乐高公司(Lego)的Mindstorm机器人原始码,以创造一个平台,把这个玩具转变为学校教育和实验的工具,而这么做对乐高有好处。在这些初期阶段,企业并不一定需要取消内部的开发团队,但的确需要让外部的互补厂商参与,探索透过平台以创造价值的新机会(第一个阶段)。
在下一个阶段,企业通常都必须投入多的心力在内部研发上,从互补厂商最初的种子构想,打造出平台本身。不过,此时的这些努力,并非完全都聚焦在内部。相反地,平台专案领导人会发现要管理两大重要群体:可能身处在公司外部、或转而担任公司内部职务的互补厂商,以及一个逐渐成长的社群,公司内部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推广与管理这个社群,社群因而受惠。
已经变成一项家居产品平台的智慧型恒温控制器公司Nest,必须积极跟其他公司合作,以开发与Nest相容的产品,决定哪些互补厂商要留在公司外部(培养他们,而不吓跑他们),哪些互补厂商要引进公司内部,以便开发能跟Nest互相配合的产品。例如,Nest最近收购了Dropcam,确保Dropcam会变成Nest的互补厂商,而非竞争对手,Dropcam制造的摄影机能让顾客看到和监视他们家里的情况。
在最后一个阶段,企业采用混合的商业模式,重新分配营收来源,让整体价值的创造和取得都达到最佳化,而不是只聚焦在产品或平台其中之一,牺牲了另一个。中国最成功的网络公司之一奇虎360科技,一开始先是网络安全软件产品,以免费提供的产品来交叉补贴新平台的发展,最后为整个平台创造了更多价值。
真正的挑战是要让商业模式保持弹性,持续调整某个地位稳固的产品,把它转变成平台。我们研究过的几家公司,似乎已经从他们的产品开发出潜在可行的平台,可是还无法透过结合产品和平台要素的混合商业模式,从取得来自产品的价值,转变成取得以产品和平台为综合基础的价值。
就如同许多转型的战略行动一样,若要从产品成功转型为平台,应该按照不同阶段逐步发展,而这个过程需要保持弹性。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其他组织很难模仿,并能创造永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