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摩擦经济的概念似乎首见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但关于非摩擦经济的详细论述,美国学者T. G.勒维斯所著的经典管理学书籍《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是笔者所见到的第一本书,而且是非常优秀的一本著作。大概是第一本尝试着对新经济做一套较为连贯的理论,这也是目前为止“摸象”摸得最像一回事的,但也是局部胜于全局,点射多于整体轰炸。作者也有自知之明,本书的副标题就叫“网络时代的市场策略”,强调的还是市场。不过这一次国人再度妙笔生花,将副标题改成了“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从“市场策略”到“经济模式”可是质的飞跃,这种偷梁换柱实在是对一本好书的亵渎。作者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而是计算机教授,是加州马里兰海军研究生院的计算机学主席,进入计算机领域已有30多年,但没有在学术圈内安分守己,逐步转向了咨询和写作,也开办了一家公司咨询公司,自当老板。1996年,他在《Upside》杂志上发表“在软件经济下生存”一文,提出非摩擦经济的概念,便有出版社鼓动他进一步扩张为著作,最后就写成了本书。
不愧是教授出身,勒维斯在书中端出琳琅满目的新概念,除了“非摩擦经济”这个主概念以外,还有“学习曲线”“混沌理论”“特拉法尔策略”“正反馈”“主流化”等无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词汇,但都富有启示,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有些十分到位,有画龙点睛之妙,有些则比较牵强,徒作装饰。百宝箱中的一些珍品是作者自己的创造,但大多是借鉴了别人的智慧,比如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风险投资家威廉姆·达维多(William Davidow)以及市场营销专家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等。关键是勒维斯能将众人的观点串联在一起,显示出一定的秩序性(当然还不到系统性的层次)。在严谨的经济学家眼中,这本书是难以接受的,但对于企业界和普通人士则别有趣味和启发。勒维斯自己也坦言,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企业界。
虽然非摩擦经济因其巨大的成功魔力在全球大行其道,但经济学家们还没能为非摩擦经济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所以我们只能从非摩擦经济的特点去对它进行一些了解。
(1)主流化。主流化可以阐述为:企业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的顾客。所谓锁定,是指通过吸引顾客,使顾客无法放弃你的产品以占领市场的过程。由于惯性、懒惰与时间的珍贵,人们愿意始终只与一个相对固定的公司进行交易。低价推动的正反馈机制是主流化原则的灵魂。微软公司通过每6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的方法,从用户身上获取大量利润。原用户不但本身被锁定在微软产品上,通过重复购买产生累积效应,而且还会向其亲戚朋友进行推荐,使微软产品的影响迅速扩大,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变成一种时尚,一种非买不可的产品。这时,该产品已取得主流地位。1994—1995年间,由于锁定了用户,微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从62%激增达到垄断状态的77%。
(2)个人市场。传统经济是以全体顾客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方式。在网络经济中,出现了“柔性生产”技术。由于互联网的互动作用,企业易于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个体化产品的售价要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价格高,这不但因为支出的成本较高,而且因为它更容易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3)特定化。与个人市场原则密切相关的是特定化原则,即挖掘个人市场,然后瞄准市场中某类特定顾客。公司必须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味,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公司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服务)。为了吸引特定顾客的注意力,公司应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创造一个虚拟社会,唤起一种社区意识。虚拟社会能使客户树立对品牌的忠诚。在建立虚拟社会上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客户忠诚和收入回报就越多。一项产品一旦成了虚拟社会注意的焦点,它就达到了锁定客户的目标,该社区的成员将会拒绝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为了锁定客户,仅靠产品的品牌化是不够的,客户还应因其忠诚而受到奖励。
(4)价值链原则。价值链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公司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其二,公司应尽可能多地拥有或控制价值链上的分支,并从中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其三,公司应缩短价值链,获取由被砍掉的价值链分支曾经获取的收入。
(5)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精心制定好的发展计划,很可能在转眼间就成为一堆废纸。因此,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及时进行调整,或使公司的组织结构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任何公司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之一。公司的适应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公司行为的适应性和公司组织的适应性。
(6)“非摩擦经济”遵循边际收益递增的正反馈机制。这种新型的经济学理论推翻了后工业时期的效率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理论以及成本效率理论。其基本规律就是: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获利就越多,也就是富者越富。在古典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需求决定供给。但在非摩擦经济中,供给却能领导需求。因此,“看不见的手”要努力实现主流化,主流化的目标就是要锁定一大批固定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但在非摩擦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非摩擦经济是一种信息增殖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断循环的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学习。学习曲线推动非摩擦经济,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凯恩斯主义的物质优势。勒维斯说:“在前工业时代,你拥有土地你就是富翁;在工业时代,你拥有金钱你就是富翁;但在非摩擦经济中,你拥有市场份额你才真正富有。或者说,你要拥有潜在的、快速的学习曲线,这样你就可以获得市场份额。”
为新经济著书的大多是IT业内人士,他们多是由市场咨询和产业分析升级而来,作品自然是“IT有余,经济不足”。他们近水楼台,最早、最真切地感受到这场大变革。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经济学知识背景,只能针对具体现象,提出一些新概念;只能面对市场、企业的局部变化,作出一些新的解释。但这不是他们的过失,因为面对新形势,整个经济学界基本上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这些浸染了经济学理论的专家学者,赖以谋生的是一套几代人磨砺了一个多世纪的成熟套路。挥舞起来虽然威严壮观,但面对汹涌的网络大潮,却统统失灵,漏洞百出,使唤起来总有点不伦不类。但要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大框架,对IT业没有透彻的了解和把握,没有横空出世的“大师”级智慧,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整个经济学界面临的大尴尬还会越来越强烈。因此经济学家对目前市场上的著作往往表示不屑,可自己一开口,要么掉书袋,要么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