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工作中集大成者都有一个突出的共性,那就是目标感很强。
成功总是一个从理想到实现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制动因素,那就是目标感。
实际上,在一个相对较为自由的工作氛围中,自发地设计目标并时刻保持目标感,常常是个人取得职业成就的一个重要职业人格特质。
在纽约好莱坞球星餐厅的墙壁上,镶嵌着李小龙写给自己的信。邮戳的日期是1970年1月9日,信封上面写着“机密”两个字。在40多年后的今天,这封信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里面写着李小龙对自己说的话,如:“到1980年,我将成为美国最有名气的亚裔电影明星,我将拥有1000万美元的存款,每次站在摄影机的面前,我都会拿出自己的最佳表现,我会一直保持平和、低调的态度……”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喜剧明星金·凯瑞的身上。1990年,当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刚从加拿大来到美国的洛杉矶寻求出路的时候。他站在穆荷兰大道的尽头,俯视着山下灯火辉煌的洛杉矶,感慨万千。于是他掏出手中的支票本,给自己开了一张1000万美元的空头支票,并在日期栏内,郑重其事地写下了“1995年的感恩节”,代表梦想实现的日期。
以后的日子,他一直随身携带着那张支票,无论遇见困难还是挫折,他都从未被打倒。1995年,凭借着《动物侦探》、《面具》、《傻和更傻》等喜剧大片的名气,他的片酬已经达到了每部电影2000万美元,那张支票早就可以兑换。
无论是信还是支票,都是李小龙和金·凯瑞为他们自己制定的目标,而正是这些目标,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并因此最终收获成功。
需要提醒的是,目标与目标感不同。目标,是我们设计的量化的某种状态,而目标感则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阶段是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方向是否偏离,处在哪个层次上等,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但是,目标感和目标又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目标,也就无所谓清晰、正确的目标感了。所以,强化目标感,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借助基本的目标细分策略。而目标细分策略具体来说,其内容如下。
目标的分解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为自己设定职业发展目标。但是,有目标并不代表着就能实现,因为人们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对于眼前的工作,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就容易失去继续工作的欲望;如果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就会增强做事的信心,提高做事的效率。所以,关键是要在明确职业目标的基础上,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
心理学家为此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他们把从未割过麦子的学生分成两组,从麦地的边缘开始割麦子,并在麦地的中央插上红旗,作为目的地。所不同的是,他们又在第一组的麦地中每隔3米插上一把绿色的旗子,而第二组则没有。结果第一组最先割完了麦子。
麦地是相同的麦地,割麦子的人也都是从未割过的新手,所不同的是将第一组的工作分成了很多段小目标,而且每一个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正是第一组比第二组率先割完麦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像实验中揭示的一样,将工作逐步分很多段小而具体的目标,有助于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量化
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越是能量化,就越能给我们指引方向,也自然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我们应该考虑3个关键的量化指标,即时量、数量和质量。
- 时量:实现某一目标的时间量。例如,天数、年限等。
- 数量:实现某一目标的数量。例如,一定时间内实现小目标的数量,是否超量,是否未达到预定目标等。
- 质量:实现某一目标的程度和标准。例如,是否百分百满意,是否和目标标准一致,是否和预期一致等。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清晰地形成相关目标的具体“量”的概念,从而对目标的实现始终保持清晰的感觉,同时也能减少或避免产生一些偏差。
目标的时间管控
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有时间的限定,也就是说,一旦设定某项目标,在时间上应有一个最后期限。没有时间上的控制,我们对目标重要与否的感知就会不同,甚至出现错误的判断。
所以,随着目标的确定,我们应该根据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拟订出大概的完成时间,并实时监督、比照实际完成的情况。这样一来才不至于因为觉得时间无限而减弱工作的动力,也不至于使自己在最后关头成为“拼命三郎”,影响工作的质量。
所以,成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