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老板必须承认,人只会忠诚于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在不靠章法、仅靠老板情感管理为主的企业,你要让副总、部门经理把工作做好,就离不开下属对他们的忠诚和他们对下属的控制。老板能把企业管住,是因为这些子弟兵知道老板就是这个国度里的“皇帝”,他们个个都想在老板面前争表现,想得到老板的欢心,想让老板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成绩。但职业经理人不具备老板这样的条件,不可能一开始就让员工对自己建立起忠诚。
其次,老板必须明白,任何授权都会有风险,授权不等于授责,出了问题,还得自己承担责任。王石在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只担任董事长时,给自己规定了三件事:一是考虑这件事该不该去做?二是考虑派谁去做?三是考虑万一授权错了,自己怎么承担责任?对授权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老板不能承担责任,就会导致下属不敢接受授权。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授权,而是怎样授权,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一放就乱,一乱就钻”的被动局面。为此,老板授权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正确分析职业经理人的心态。
对他们培植个人势力的行为,老板既要包容,又不能放任不管。本书前面已经提到过,对新来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如果下属的进出、升迁、奖惩他都无权决定,那这些下属怎么可能忠诚于他、听他指挥呢?
其实,大部分老板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为当初他们自己就是这样带队伍过来的。老板知道,要利用职业经理人对权力欲的追求来操控他们,当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讲哥们义气,便于开展工作时,便不加干涉,让他们觉得在这里能得到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别的企业给不了的。
当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欲膨胀到动不动就会排斥异己时,老板就要经常敲打敲打,使他们有所收敛。事实上,有些人弄权并非一定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摆摆谱,过把管人的“官瘾”。为了不失去权力,他们宁可选择失去更好的待遇。适时敲打,可以让他们收敛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不想失去权力。老板在授权前期,要抓住职业经理人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多做事。
当职业经理人刚加盟一个团队以后,他除了想尽快获得老板的信任外,就是千方百计团结下属“烧好三把火”,做出成绩,获得老板的器重。当他们没有做出大的成绩、形成一定势力的时候,一般是不会贸然对老板发难的。他们这时即便提要求,通常也是通过“为民请命”,为下属争利益、争权力来笼络人心。这正是老板用他们的黄金时期。他们此时处在个人规划的投入期,一定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有些老板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过了考察期以后,就抓住职业经理人的心理放手用他。要权给权,要人给人,因为老板知道,他现在要权、要人都是为了干事。让职业经理人通过塑造个人魅力来形成团队凝聚力,效果往往会比较好,企业发展也能获得巨大飞跃。如果此时过于防范,以防为主,把职业经理人盯得死死的,就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不少老板恰恰因此时不敢大胆用人而错失良机。等老板认为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能力得到充分表现,获得大家广泛认同,准备放手起用时,却发现他已经不好用了。第二,要分层次授权,不能什么权都一步到位。老板一开始就要为培养下属对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积极创造条件,把原来由自己直接管的用人权、提拔权、奖惩权授予职业经理人,像给孩子断奶一样完成权力交接。
不过,老板不能把这些权力一步到位授给新的职业经理人,而应该根据自己对职业经理人的了解程度,来决定权力的下放。可以先给奖惩权,后给提拔权,再给用人权。这样的话,一旦用人有误,也可以避免他们抱得太紧拆不开,导致员工队伍大起大落。
比如,在工作权限上,老板要结合《企业权责分工手册》,明确界定各级管理人员在项目开发各环节的权力。是审核还是审批?是决策还是执行?不能含糊其辞。再比如财权,要确定什么职务对什么事情有多少额度的审批权,并且要运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条件成熟一批,就下放一批权力。这样在做事的过程中,谁该行使什么权力,大家就很清楚,不必事事都去请老板拍板。
第三,必须建立授权监督机制,授权并不等于弃权。
授权完成后,为了确保战略能在既定轨道上正确推行,老板应运用目标管理的手段,把企业的总体目标细化成各个小目标,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对被授权者的工作进行即时监控,及时矫正“轨迹”。
另外,还要制定与此相对应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奖惩制度,便于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和审计机制,使老板能够全身心地关注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金、公共关系等问题。对于被授权者的主观不尽责,必须予以纠正,并追究其责任,乃至撤换。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实现合理授权并有效监督的话,那么中高层管理者一定会十分慎重地对待手中的权力。
据说,福建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授权部门经理每次报销应酬费用是3000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部门经理对3000元的费用分三次报销。有鉴于此,该公司每两三个月必进行一次彻底督察,违规者会受到相当严厉的处分。之后,公司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刚开始时,很多部门经理叫着要老板授权,到最后变得争着要“还权”。以前没权的日子很轻松,干什么事找老板签字,自己什么责任都不用承担,现在买支铅笔,签字前都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