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习惯于寻找一些简便易行的、可以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实现某种目的的指南书,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于是,这就意味着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类的图书总会畅销。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据说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盘踞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出版发行,其发行量超过1亿册。作者柯维博士也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被选人全美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士。
偏执狂安迪·格鲁夫已经说过了这个时代的规则:你进了一家公司,满以为终身不愁;可是当公司自己都没有终身可言时,雇员还能指望什么呢?没有人欠你一份工作!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负责。地理距离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全世界几百万职工,正在与你竞争。你需要把握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行动安排。相比较而言,时间无疑是一个努力进步、积极向上人士的唯一限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侧重于时间管理的指导手册。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本书的指导性是从公司管理过渡到了个人管理。
那么,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能受到如此众多读者的青睐?正如书名显示的那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无疑,这本书试图从七个方面来概括高效能人士的特点,而这有助于高效率地去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自我,提高个人能力;不断给自己充电,实现自我提高;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人对您的信任感;加强和改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培养团队意识。要做到以上这些,这需要包括以下七个习惯的贯彻实施。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你计划和家人去野餐,选好了地点,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果下起了暴雨……积极的人明白野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创造性地改在其他地点进行野餐,哪怕是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消极的人则会说:“哦,这太令人难过了,我们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安排都泡汤了。”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环境的束缚。
在当今的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强调这种主动热情的态度,它已经成为面试中的一个重要考核因素。常听到一些负责人力资源的人谈到招聘的经验,他们说在招一个人的时候,不是看他的工作经验是什么样的,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工作愿景,也就是说,他是不是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主动的态度是工作成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积极主动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必须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无论做事的结果好坏,都要有一种勇于负责的心态。通常来讲,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当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并使之为自己服务。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创造总是经过两次完成的:先是思想创造,之后才有实际创造。拿现在所住的大楼来说吧,在动土之前它的每个细节早就设定好了。如果错了,要改变结构则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木匠有条规矩千真万确:度量两次才动手。所以要在行动之前,想好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照着这个目标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而在管理学中,最为常用的道理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一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而努力。如果我们连做事的目标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在做些什么?推而广之,“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包括工作、生活等,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望,它在这个阶段中必然要经过两次创造的过程。第一,是心智的创造;第二,是实际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我们常常说到管理学中自我管理的原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和管理,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能做出决定当然最好,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可以问一下周围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然后再依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的思想所左右。一定要记住,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勇于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也就是说,要有说“不”的勇气!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这实际上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到处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冲突。具有双赢思维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每个人都会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当然,也没有绝对的双赢,记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合同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更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这让我想起了古代兵法中的·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用在这里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它说明了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就是说,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经常犯一些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语的毛病。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充分想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其实,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都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先把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了解清楚。再进一步采取自己的行动。
习惯六:协同效应——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一句话: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创造性的合作能达到1+1>2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
我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甚至是我们难以克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借助集体的力量,配合双赢的动机与协同效应的整合功夫,方能突破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为我们的目标而服务。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不要停止运动,时常涤荡心灵的尘埃,用读书磨砺心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在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会情感这四方面不断更新自己。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刀磨得越快,做起事情来就越得心应手。在很多时候,人生最值得欣慰的就是磨练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做到游刃有余。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的好坏,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与否,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