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营销的定义
宏观营销是一种社会过程,它以某种方式引导一个经济体中的商品流和服务流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有效地使供需相匹配,并实现社会的目标。
(一)重点是整个体系
与微观营销相同之处是,宏观营销也关心满足需要的商品流和服务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然而,宏观营销的重点不是单个组织的活动。相反,它强调整个市场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这包括营销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的反作用。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宏观营销体系。一个社会中的不同生产者拥有不同的目标、资源和技能,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持有相同的需要。这样,一个宏观营销体系的基本作用是有效地匹配不均匀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实现社会的目标。
(二)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经济体系
所有的社会都必须提供它的成员们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对稀缺资源进行利用,以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分配给社会中的个人与群体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的运作方式。
一个经济制度是如何运行的依靠于社会的目标及其政治体制的种类。但不管处于何种类型,所有的经济制度都必须有各自的方法——与正确的经济体制——去决定要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以及由谁在何时分配给谁,和为什么这样分配。这些决定是如何作出的在国家之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宏观层次上的目标是基本类似的:创造出商品和服务,使它们在需要的寸间和地点可以获得——以维持或提高每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或社会限定的其他目标。
经济决定是如何做出的
有两种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和市场导向的经济制度。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制度是完全计划或完全市场导向的,大多数都是这两种极端的混合。
(一)政府计划者作出决定
在一个计划经济制度中,政府计划者决定要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以及由谁在何时分配给谁,和为什么这样分配。生产者基本上对生产什么商品和提供什么服务没有多少选择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分派给他们的配额。价格由政府计划者设定,往往是刚性的——不根据供需而变动。消费者通常有一些选择的自由——要控制每一个个人的细节是不可能的。但商品和服务的分类通常是非常有限的。像市场调查、树立品牌和广告宣传等活动通常是被忽略的,有时根本就不作这些活动。
如果经济体是简单的,只有很少种类的商品和服务,政府制定计划可能会起到好作用。在一些条件下甚至是必须的——例如战争、干旱或政局动荡。然而,随着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计划崩溃了。东欧社会主义的坍塌强烈地证明了这一点。原来的苏联市民对他们政府的计划十分不满——因为消费者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产品。那带来了一场革命——一场导致在新的、独立的东欧共和国中发展市场导向经济的革命。
像中国、北朝鲜和古巴等国,仍然主要依赖于计划经济制度。即使是这样,当今世界还是存在全面转向市场导向经济的趋势——因为它能更有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二)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制度进行自我调整
在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制度中,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别决策的加总为整个经济制度做出了宏观层次的决定。在一个纯市场导向的经济中,当消费者在市场中进行独立决策时,也作出了社会的生产决定。他们决定由谁来生产什么——通过他们的美元“选票”。
(三)价格是价值的一种测度
市场中的价格是社会如何衡量某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的大致测度。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市场价格,那就表明他们认为自己至少得到了所付出的货币的价值。类似地,劳力和原材料的成本是为满足这些需要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使用的资源的价值的大致测度。可从中盈利的新的消费者需要——不仅是大多数人的需要——可能可以由一些商业企业来满足。在长期中,这将会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以及许许多多个人和机构的经济活动的协调。
(四)最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中,消费者享有极大的选择自由。他们不会被强迫着购买任何商品或服务,除非为了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比如说国防、学校、警察、消防、高速公路和公共健康服务。这些商品或服务都是由社区提供,市民通过纳税来付费。
同样,生产者也享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自由,只要他们遵守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并能从消费者那儿获得足够的美元“选票”。如果他们经营得好,就能赢得利润并得以生存。但是利润、生存和成长都是没有保障的。
(五)可能出现的冲突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和困难,这就叫做宏微观困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有利的”可能从社会总体上看是不利的。比如说,许多美国人都偏爱那些一次性商品和小包装商品,它们消费起来很便利,但这些“便利”商品却常常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低效率。难道要后代们为今天的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承担污染的后果吗?像这样的问题都不容易回答。主要的原因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中,不同的人在个别经理和消费者们自由选择的社会后果中的利害关系是不同的。
(六)政府的角色
美国的经济和大多数的西方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市场导向的,但不是完全的市场导向。社会赋予政府对整个制度进行监督的权利。比如,除了制定和实施“游戏规则”,政府机构还控制利率和货币供给。他们还制定进出口规则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此外,政府还要尽力保证私人财产不受侵犯,合同能够得以执行,个人不被剥削,没有不公平的市场垄断,以及生产者能够按照他们的承诺提供各种种类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你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政府的一定参与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转。但是,过多的政府“指导”却可能威胁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的生存,以及与之相伴的经济和政治钓自由。
了解到这一点,许多国家都开始着手减少管制和政府对市场的控制。一个迹象就是私有化的趋势,私有化是指政府把原来由其所有和经营的部门出售给私人部门,由私人所有者在竞争的市场上经营。比如,许多国家出售以前国有的航空公司,并鼓励在各个运输领域增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