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们的客户可能会突然更换负责人。这种情况下,你在和新负责人接触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对方的情况。如果事先没有掌握客户信息,你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之接触。
打动对方的基础就是为对方着想。比如,如果对方知识丰富,你最好使用简洁的专业术语来交流;如果对方对工作还不太熟悉,不厌其烦地仔细说明会使对方感激你。这些不同的应对方法,是建立在你对对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事先做好调查是非常有用的。做生意,就一定会有对手,所以你要调查一切可以调查的东西,并且做好记录。关于这一点,想象一下侦探们进行的身份调查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说,对于新任的负责人,你得到了这样3条信息:35岁;X X大学物理系毕业;技术开发部部长。
首先应该注意年龄,35岁正是工作经验最丰富的时期,因此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说服的内容无懈可击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然后,从“物理系毕业”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一位习惯理性思考问题的人,要想说服这样的人,就要准备详细的数据和资料才行。
最后,这个人的职务是“部长”,那么他的名字一定会记录在员工名录或者人才信息备忘录上,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查到这个人的生日、出生地等可以作为话题的信息。
千叶大学的名誉教授、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就这样做的效果进行过如下说明: “如果我们能事先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那么见面之前就会觉得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初次见面时我们也能轻松自如。”
的确如此,为了能让自己安心,让自己对对方有亲切感,对初次见面的人事先进行一些调查、了解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般人在见到陌生人时都会感到紧张,但如果事先了解了对方就不会紧张了吧。
有趣的是,即使你与对方素不相识,但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你会对他越来越有亲切感。 “原来如此,这个人是这样的性格啊。”如果你对对方有了一些了解,在初次见面时,就会觉得他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熟知性原理”。也就是说,即使彼此素昧平生,只要了解的信息越多,你越会对对方有亲切感。
考生会大量收集自己要报考的学校的信息。他们会调查“学校是哪年创办的”、 “创业者是怀着什么样的精神创办这所学校的”等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对这个学校有亲切感,从而对顺利被该学校录取满怀信心。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也是一样。对于尚未谋面的人了解得越多,就会越喜欢这个人,到了真正见面时也会越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