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下属难就难在表达方式上。太过严厉的批评,下属不会心服口服,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建设性的批评,是指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同时,劝说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
进行建设性批评要注意以下3点,如果做不到这3点,你的批评就会成为“破坏性批评”。
- 不要否定对方的人格。
- 认识到你的批评也不一定全对。
- 批评内容要着重放在如何改善的具体问题上。
至于那些有损人格的批评(比如“你脾气真臭”)、太过相信自己判断的批评(比如“我说的肯定对”)、太过抽象的批评(比如“反正这就是不行”),只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
美国普度大学的心理学教师罗伯特·巴伦博士用实验证实:“在批评别人时,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方才会听得进你的话。”
实验中,巴伦博士将参加实验的人每两人分成一组,其中一人扮成销售人员推销新产品,但他并不知道另一个人其实是博士的“托儿”。这个人早已知道实验的目的,在讨论中,他会根据博士的指示分别进行建设性批评或破坏性批评。
建设性的批评:
“在包装上做些改进如何?”
“我觉得还有提高的空间。”
破坏性的批评:
“你的意见都是废话。”
“你的提案打动不了别人。”
结果如何呢?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受到破坏性批评的那一组对那个“托儿”产生了强烈的“敌意”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进行报复。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关于新商品方案的讨论结束后,大家又对广告费进行了协商。在之前讨论方案时受到破坏性批评的那一组,出现了很多竞争性的情绪反应。为了“报仇”,他们对那个“托儿”提出的预算非常苛刻。
所以,当你想批评下属的时候,最好尽量给出建设性的批评。如果你提出破坏性的批评,为了报仇雪恨,你的下属很可能会故意拖你的后腿,或者在公司传你的闲话。不仅是对下属,如果你想让别人心服口服,建设性批评也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