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专注于组织与文化管理研究,巴纳德著作的研读给了我极大的帮助。《组织与管理》这本书,让我更好地理解巴纳德所确立的贯穿现代管理理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基础。不论是泰勒还是法约尔,其理论的共同点是认为:组织是研究的起点,利润是研究的目的,手段侧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即使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派的梅奥,其闻名的霍桑实验的立足点也恰恰是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梅奥与泰勒的区别在于,梅奥是从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感受入手来解决效率问题,而泰勒是从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科学分析入手来解决效率问题。相比较而言,只有巴纳德才是从人本身来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是真正的“人本管理之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管理已步入了成熟期,而巴纳德开创的人本管理仍然是充满生机的领域。
巴纳德的著作并不多,享有盛誉的就是《经理人员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和这本《组织与管理》。虽然《组织与管理》最初出版于1948年,但是,巴纳德的视角和思想至今发人深省,作为当年新泽西贝尔公司的领导人,他根植于管理实践的洞察力给我带来很多启示而且影响至今。
正如巴纳德在这本书开篇中所说的那样:“本章写作的意图旨在扩展《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对组织的定义,开展对组织定义的讨论,并指出这种定义与组织理论的关系。组织的定义曾经使很多读者感到困惑,觉得对这些议题的探讨要么无法让人接受,要么就是让人觉得看不懂或不切实际。不得不承认,一方面,这是因为我们对组织定义的阐释不够精确;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组织这个概念还刚刚兴起,人们也还是刚刚认识构成组织的诸多要素,例如授权、激励机制和组织间的沟通。”沿着这样的思路,围绕着组织与管理两个最基本的命题,巴纳德给了我如下的启示。
启示之一: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过就是合作行为的集合”,“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进行合作,即系统地协调彼此间的行为,在我看来就形成了一个组织”,“世界上最简单的组织是两个人,甲和乙之间的商品交换”。组织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组织本身能否带动组织成员一致性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行为选择,如何让这些不同目的和行为的人集合在一起?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巴纳德告诉我们这个关键就是合作。巴纳德说:“从人事的角度来看,(实现组织目标)这个目的只能排在第二位,不过它和发展个人这个目的同样重要。这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才是整个经理和人事的合理目标。”
巴纳德从顾客与组织的关系这个特殊的角度展开,透过购买行为来分析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个人与组织的合作关系,“因此组织的每个行为同时也是某个个人的行为和他对组织所做的贡献”。
我很喜欢巴纳德对组织的定义,以及组合人们的关键要素是合作的论断。这个界定明确而简单地阐述了组织内在的要素和核心价值,协同彼此行为,共同为目标做出贡献,这样的认知能够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清晰地知道自己与组织的关系,自己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关系。如果认同巴纳德的观点,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就不会关注权力,而是关注贡献;不会关注自我,而是关注协同。由有如此认知的成员构成的组织,也一定会是富有成效的组织,组织目标的实现会如期而至。
启示之二:我们常常集中精力考虑组织的问题,而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当组织出现的时候,管理逐步关注组织目标和组织本身,而忽略了个人。巴纳德在回顾历史中发现,“我们的时代迎来了现代公司和劳动力组织大潮,它们都强调个体间相互依赖、合作、协作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层面。最终,形成了个体屈从于国家、社会和经济机器的认识。这种思想成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人们很少去考虑个人”。
我们所面对的事实是,正是有了个体才有了组织,虽然团队的效率取决于整个团体的组织和作用,但是也有赖于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难去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在我所观察的企业中,忽略个体的现象比比皆是,组织订立很多制度,不断分解目标,强调效率和服从,但是没有考虑到个人是组织协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一现象,巴纳德要求管理者“如果致力于个体的发展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心的话,这么做一定要出自真心,而非策略,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为。如果注重个人只是企业的噱头,目的是为了刺激生产,激发士气,那么这只能以失败告终”。所以,他提出人事关系中的福利制度问题,尤其强调企业应该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并明确地提醒人们正式组织中的身份制度,能提供组织成员前进的动力。
对于身份制度,巴纳德花费很多篇幅来阐述,因为他很清楚:所谓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指的是在现有的情况下这个人具备的各项条件,这些条件由他在组织中的权利、特权、豁免权、责任和义务构成。换句话说,由对他的行为的限制、规定和约束组成,而这些也决定了其他人对他的期望。一个组织中,当正确地识别某人的身份成为一项任务,所有成员又都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当人们的身份都以不同的称号、头衔、称呼、身份的标志或者外在行为模式而为公众所熟知时,身份就逐渐制度化了。因而,我们需要特别处理好正式组织中的身份制度问题。
巴纳德所进行的以上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非常明确的实践价值。对于组织忽略个人的问题,对于组织“身份认同”的问题,都是经理人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巴纳德的研究提醒我们,必须真心地关注到组织中的成员,必须正确处理组织中的身份制度,让每个成员理解身份的真实含义,以及如何让身份发挥效能,而不是因为身份导致僵化与不协同。巴纳德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可以让管理者理解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果不能处理好组织中个体能力的发挥,组织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启示之三:“情景领导”的概念。“情景领导”在今天的领导理论中有着重大的影响,看过巴纳德的这本书,才发现这部分的思考早已纳入他研究的范畴。
“领导力是包含领导者、服从者以及各种条件这三个变量的函数”,而“领导力包含的这几个因素可能会有无数个可能的组合形式”,为此,巴纳德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者能适合所有的管理情景。那么,讨论一般情景下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还有多大的意义呢?巴纳德告诉我们,应“着重强调的是组织的特点,而不是个人的”。这就意味着作为领导者,必须真正理解组织特点,并有能力去构建组织特点,为发挥领导效能创造自己的组织氛围,而不是依赖于个人能力来解决问题。
但是,他也就一般情况给我们以建议,领导者的“五大重要素质分别是:(1)活力和忍耐力;(2)果断;(3)说服力;(4)责任感;(5)智力水平”。巴纳德除了寻找出领导者这五个要素之外,还按照重要性排序。让人深思的是,“智力水平”排在了最后。巴纳德的理由是,智力水平对你成为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许是至关重要的,但对于实施有效的领导,就只能居于次要地位了。仔细去理解这个理由,一方面可以看到巴纳德对领导者所具有的责任与担当的关注,远高于领导者智力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更需要注重对组织的责任,而非依赖于个人的能力。
最后,巴纳德认为“领导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务实,能看到行动的必要性,即使行动的结果不可预见,但是领导也要有理想,要设定一个高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必定要靠几代领导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最后的这个部分,巴纳德把对领导者的要求表达了出来: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虽然这似乎不容易做到,但如果的确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就一定要能够达到巴纳德的要求标准。
启示之四:未来社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数情况下,在相同的道德品质的前提下,经理人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要决定哪些素质更重要似乎很难。实际上,衡量这个问题的标准不是讨论一个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而是看他实际行为的有效性。但是,等我们判断行为有效性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因此用结果来衡量,在实践中有意义,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我们就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训经理人,我们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难题。
巴纳德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经理人的基本素质。他认为第一个素质是接受正规的教育;第二个素质是超强的智力水平;第三个素质是正确理解人事关系;第四个素质是具备劝说、表达与转换思维模式的能力;第五个素质是理解风险的可估性与不可估性。
所有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不妨自己对照一下,看看你们是否具备了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经理人的五项素质。也许大部分情况下,经理人还在关心组织能力、权力以及自己的经验,对照巴纳德的基本要素,不难发现,巴纳德更在意经理人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能力,对协同资源创造价值的关注,并不关注经理人本身的经验。这个部分对我自己的帮助非常大,我建议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启示之五:必须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这本书中,巴纳德探讨了民主管理的相关问题,在书中他提出四个命题:“第一,‘民主’所指的行为存在于合作型的体制中。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敌意、对立、孤立,或者不合作的现象,那么这样的社会没有民主可言。第二,民主和统治行为有关,这是一种帮助统治者决策的体系。第三,民主决策是重大的决策,要通过正式的程序来确定。这种决定不是由社会上几个个体随意的交流而决定的。也就是说,民主不仅仅是关乎社会的,它肯定是与国家的政府相关。第四,社会中的各种努力都得到了规范的管理和应有的注意,它们作为整体构成了一个正式的组织。通常,民主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或者一套程序,在此程序下,正式组织进行运作并维持组织的工作。”
由“民主管理”命题的展开,巴纳德让我们了解到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1)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相对于组织外在关系;(2)体制内在的效率,也就是体制是否有能力确保组织的凝聚力、协作和组织成员对具体指令的服从。在很大程度上,以上这两点相互依赖。如果一个体制不能肯定组织的哪种行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体制就无法确保或者维系组织所需要的凝聚力、合作和服从,这或者是因为这个体制的失败或组织中的人认为这个体制行不通。相反,一个不能给组织带来凝聚力、服从和合作的体制也无法有效地指导组织的行动。因此,我们针对每一个管理体制所需要问的问题就是:这个体制能够在协调考虑组织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决定组织的行动吗?这个体制是否能使组织成员服从组织决定,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地执行决定呢?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很好地判断所订立的体制是否合适并有效。
有关组织和管理的问题,是每个经理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研读这本巨著,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本质,并使经理人的行为更加有效。如果你还不能真正理解组织管理,还不能真正理解作为职业经理人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还不知道领导力的真实内涵,还不能把握组织的定义,我极力推荐你仔细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