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下属愁眉苦脸时,如果直接命令道:“就这样做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下属为了解决问题而费尽心思,因此,你不能随便地说出答案。比如,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小说或电影的结局,我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样,下属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上司出手帮忙搞定,下属便会觉得没有意思。
当你下达了“这样做”的命令时,下属只能服从照办,但是很多人对这样的命令很反感。因此,当下属苦恼的时候,即使你已经知道了解决方案,也还是不点破为妙。
如果实在想给下属一些建议,那你也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应像“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试一试这样做……”这样进行提示,说出自己的意见。这就不是在命令下属了,也许下属得到了你的启发,会想出更精彩的点子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特别注意这个地方。”像这样的说话方式,绝对不是在命令对方,这只是一个提示。下属最需要的就是提示,而不是命令或者直白的答案。如果你明白这一点,就能很好地掌控下属了。
美国数一数二的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人类天生就是“积极的学习者”,喜欢发现、观察、分析那些未知的课题,这是一大乐事。能不能让下属享受这种乐趣,是你能否成为一位优秀上司的关键。
如果上司用拙劣的方式命令下属,那下属自己就不会思考了,只是等待上司下达命令。曾经有个词风靡一时——“坐等指示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上司一个劲儿地下命令,就会伤害下属的自主性,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于心。
不过,对一筹莫展的下属视而不见也是很糟糕的,你至少要说句“加油”以示鼓励,或者给一些提示。但即使下属主动找你说: “我实在做不到,请您告诉我该怎么做吧。”这个时候也不能立刻告诉他解决方案,而应该先给他一些建议, “如果是我的话……”应该像这样来启发他,培养其自主性。
当你想命令下属,而又不想让他感觉你是在命令他时,可以改用建议的口吻。对他说“试着这样做吧”,而不是“快做这个”。这是锻炼下属自主行动力的好策略。
命令会使一个人产生逆反心理,而建议则会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