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情景涉及到两个世界,真实世界和认识世界。它们研究的是事实,但是目的是研究决策者头脑里的认识。其目的是收集并将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转变成新的认识。这样的转变过程可非同小可,因为它往往不能发生。如果发生,这是一个能引起由衷喜悦的创造性经历,也能引发超出脑力的战略性洞察力。
背景
皮埃尔·瓦克是20世纪70年代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伦敦总部的一位不同寻常的法籍石油高管,曾研发出情景规划的使用。他做得非常成功,使得英荷石油巨头能预测到70年代期间不止一次阿拉伯引发的石油危机发生,而是两次。
以壳牌公司高管的标准,瓦克的举止有些反常。他的办公室里总是燃烧着一炷香,他自己最崇拜的大师不是彼得·德鲁克,也不是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而是一位稀奇古怪、秃头的俄国人,他的名字叫乔治斯·葛吉夫。
葛吉夫是一位宗教教师,1949年在法国去世,他年轻时学习(伊斯兰)苏非派神秘教,并把它的一些思想带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葛吉夫住在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如今是欧洲重要的商学院之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所在地,当时,瓦克经常去看他。葛吉夫去世后,在壳牌公司任职期间,瓦克每年继续花费几周的时间在印度与另一位宗教教师一起沉思冥想。
葛吉夫教导说,如果具有特殊的洞察力,“看见”未来是可能的。但是,他并非指的用眼睛看。瓦克对这种“看见”加以解释,他讲述了自己曾在日本遇到的一个园丁的故事。那位园丁指着一根粗粗的竹竿解释说,如果把一颗石子投向它,轻轻地击在偏中心的位置,石子会弹下来,几乎没有声音。但是,如果石子击在竹竿的正中心,会发出明显不同的“叮当”声。然后,他说要想保证如此击中竹竿,在投石子之前,必须听见自己心里的那种特殊的声音,而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那个声音上。据一位同事说,瓦克认为,预测未来需要同样的训练。他说,就是要“集中精力,准确无误地确切指出那些能开启或开阔理解力的关键事实或深刻见解”。
这并不是说瓦克是一种只洞察未来的人,他也非常通晓现实世界中的情况,他把现实情况以及它们所显示的大量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在精神上高度认识的帮助下,他能注重那些有助于看清比喻意义上未来的特殊事实。他曾经把未来比作“高速”,是一些需要对相关任务给予高度关注的可穿越地带。
瓦克的晚年是在法国的多尔多涅地区自己的家中度过的,那是一栋14世纪的乡间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