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制度里定下来的事,员工还会找老板来作决定?这是因为制度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老板并没有通过实际行动树立制度的权威!
如果老板在制度身上“吹一口气”,让制度变成老板的替身,使员工看到制度里规定的和老板亲口说的一样,你看员工认不认制度?你看制度起不起作用?你看员工会不会崇拜制度?
许多私营企业老板内心非常羡慕王石那种浪迹天涯的潇洒生活,但又舍不得,或者没办法轻易放下手中的“马鞭”。他们虽然也会逐渐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但从内心,仍像赵本山在《乡村爱情小夜曲》中扮演的老板王大拿对大脑袋说的那样:“制度是我订出来对付你们的,怎么还要制约我自己呢?”
结果,其他副总看老板不遵守制度是一种“特权”,就也慢慢不把自己装进制度里;中层见高层都享受这种“特权”,就也开始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受“特权”;员工见中高层都可以享受“特权”,就会仿效,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受“特权”、交易“特权”。最后,制度这张大网成了一张破网,连蚊子也网不住,完全是一纸空文。
万科的一位高管说:“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制度并不算很难,难的是执行制度!许多人都从万科抄袭一些制度,但他们并不具备万科的基础条件,也不能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落到实处,学来学去只学了一些皮毛的东西,企业还是在原地踏步。对一个企业来说,有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更糟糕!因为这等于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
许多制度制定出来以后,第一个破坏制度的“纵火犯”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身为第一把手的老板。为了建立制度在员工心目中的权威,我们常常在新制度颁布实施大会上抓一个违规的活典型当众“杀鸡儆猴”。比如,会前宣布与会者手机不能发出响声,不准吸烟,违者罚款100元。结果,第一个手机发出响声、第一个习惯性点燃烟吸的人,就是公司的第一把手。员工面面相觑,捂住嘴窃笑。这时,我们就会直接宣布罚老板100元钱!绝大多数老板会认罚,并向大家道歉。
趁热打铁,我们会告诉员工:“看见没有?老板违反规定照罚不误!大家今后要记住,制度是大老板,他是二老板!”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心里会想,老板都要向制度低头,自己一个打工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遵守呢?这种现场抓的案例,有时往往胜过一大堆红头文件。当然,对有些老板,如果要拿他示众,可能要事先和他沟通一下,免得让他下不了台。
显然,老板对制度的认同和尊重,决不会这么轻易就能实现。关键还在于今后碰到公司实际利益与制度发生冲突时,老板是否能够真正树立制度的权威。王石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他们的老员工听说万科现在发展得很好,就回来要钱。王石告诉他:“依公司现在的制度,要钱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个制度不是我一个人定的,是股东大会定的,大家都清楚,已经没有你的事情。但是我个人有点积蓄,可以给你20万。我的积蓄你也知道,以前大家挣钱很少,我给20万也很吃力了。20万里头,你可以每个月来拿两千块钱,一直把这20万拿完,也可以一次性拿走。如果一次性拿走,你以后就不要再来找我了。如果每个月来拿,你愿意什么时候来聊聊天也可以。”多数人都是希望快拿钱,那个人就一次性拿走了20万,以后再也没来找过王石。
如果老板们在公司利益与制度发生冲突时,都能够像王石这样,宁愿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制度的权威,试问公司还有谁敢不去执行制度呢?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万科董事长王石刚开始远足登山时,万科的股票会“下山”,王石下山时,股票会“上山”。但后来,不论王石登山与否,股价都不再受他个人因素的影响忽上忽下。这说明公众已经相信,万科离开了王石,依然可以像一台机器那样,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营。正如华远集团领头人任志强说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领导者离开的时候还能正常运转,就说明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成功的,因为是制度在管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