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理念/目标
所谓经营理念(也称企业理念),是一种将组织的存在意义与使命通过能被大家理解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观。经营者通过经营理念,告诉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司与组织为什么存在?应该以什么样的同的和什么样的形式来经营组织?”。并且给员工一个明确的行动、判断指引。员工对这些价值观产生共鸣,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因此,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营理念通过行动规范、成功的必要条件,经营态度、企业的存在意义等各种形式体现,通常来说,很多经营理念都是以超越时间的长期观点,阐述与社会(顾客)、从业者相关的想法的。
另一方面,经营目标是在遵循经营理念所规定的经营态度以及企业存在意义的基础上,在某个时间点前必须达到的目标,换言之就是让投资者、员工以及社会了解企业的中期发展状态。
战略层次
经营理念与目标表现的是经营者的意志与员工的梦想,但与企业的现状难免有些差距,企业战略便是为了填补差距而存在的具体的方法论。企业战略通常从企业整体(企业战略)、各个业务(业务战略)、职能分类(职能战略)这三个战略层面制定。三个层面各自体现的内容与作用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个层面都必须保持自身与经营理念、目标间的一致性以及各战略层面间的统一性。
(1)企业战略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确定以什么样的业务领域(业务范围)参与竞争、把什么作为竞争力的源泉、通过怎样的业务组合(业务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将经营资源分配到各业务上—单一业务的企业战略与业务战略应该是相同的,但拥有多个业务的企业(多元化企业),就不得不考虑分配资源时的集团最优化,因此除了制定每个单一业务的战略之外。还必须要有纵观公司整体的视角。
例如,有一个企业在增长领域里拥有很多新的业务。若每个业务都追求最优化战略,其对公司经营资源的要求可能大大超过实际保有量。具体来说,很可能出现该业务所需的人才与公司能调配的人才在质与量上无法一致,或者重复投资超过财务所能承受的范围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冲突的发生,必须从全公司的视角调整各业务,确定它们之间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
另外,各业务间通常能相辅相成发挥协同效应(synergy)。若能在考虑业务间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制定战略,其成果一定比单独经营某个业务要大得多。例如,将某项业务获得的技术与品牌转用于其他业务。将经验与人才活用于各项业务,便能大幅提高经营效率。
(2)业务战略
思考在单独业务领域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战略是以多个业务为对象,每个业务的竞争对手和顾客有可能不同。业务战略需要涉及具体的领域和业务,因此应该分析特定市场下企业间的竞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确立、实施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
(3)职能战略
与销售战略、财务战略、人事战略等相同,需要将职能战略具体按照其作用进行细分。从不同职能的角度思考如何实施战略。经营理念/目标与战略层次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