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公司的沟通战略进行分析,就好像你做演说或写一份备忘录时,要分析你的听众或读者一样,要依次分析并掌握:(1)公司要考虑的目标群体是什么人?(2)顾客对公司的看法。(3)每一个目标群体对要沟通的信息背景了解多少?
公司沟通的目标群体是什么人
有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在特定的公司目标下,相关目标群体到底是什么人。而不要简单地认为公司要考虑的主要目标群体总是很明显的。通常,这些目标群体来自公司需要为之服务的一个主要集团,但是,在特定的沟通目标下,次要集团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一个营销部副总裁曾碰到过这样的个人沟通问题。因为公司沟通方式上的变革,他的顶头上司,公司人事部副总裁打算削减秘书人数。营销部的大部分经理配备了语音留言电话,并使用了计算机的电子邮件系统。这样,他们不再需要秘书帮助他们接电话,而只是需要一个助手,帮他们做一些日常工作。这位营销部副总裁在给那位人事副总裁的备忘录中,说营销部计划六个月内,削减近2/3的秘书,即要解聘五位秘书,而秘书中的很多人都在公司工作了好几年。像平常一样,这位营销部副总裁把想法敲进了他的个人电脑,让他的秘书把定稿打印到他的信笺上。虽然他的秘书并不在将被解雇的五人之列,但她对那些工作多年的同事产生了同情。不料一小时后,这位营销部副总裁遇到了麻烦,秘书们开始造反了。
显然,他并没有把他的秘书看作应该考虑的一部分。当他叫秘书把文件打印出来,送人事部副总裁时,也没有考虑她对这份计划可能作何反应。然而,她成为了那些更重要的目标群体一分子!成了受计划影响的雇员们的感情导火索。
这个简单的个人例子对于组织在更广范围上的沟通同样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就像在个人层面上,对单个目标群体发出的信息往往难于控制一样,在公司层面上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把公司和某个目标群体或某些目标群体之间的信息沟通,看作一个多层次的过程。第一层是我们实际上需要取得沟通的主要目标群体;第二层往往不那么明显,是那些可能涉及到的潜在的目标群体;最后,沟通者还必须考虑到可能会成为沟通障碍的目标群体。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初,克马特公司总裁决定改变公司的形象标识。他要考虑的目标群体是公司希望招徕的顾客。这个目标群体包括当时美国总人口半数以上的人。五年后,公司所有的连锁店都要以崭新的形象面对顾客。公司想让新标识家喻户晓,深人人心,而且把它当作公司管理方式和连锁店运营方式变革的一个标志。
但是,当这个新标识快要登台亮相的时候,公司碰到了麻烦。这是一个组织与单个目标群体沟通时可能产生的典型问题。首先是,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接受这种变化。有一些人更喜欢原来的标识,对有些人来说老标识更带有强烈的怀旧情愫。另外,20世纪60年代,随着老标识一起建立起来的管理方式根深蒂固,也阻碍着这样的变化。这些都成了公司改变其形象的障碍。听幸的是,反对的势力并不强大,人们渐渐地接受了新标识,而且绝大多数人更喜欢新标识。
但是,所有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公司还要考虑潜在的目标群体。数以万计的人可能听说过新标识,或从公司大量的广告中了解标识变化的意义,但在今后几年里,他们到许多克马特商店购物,看到的依旧是老标识。公司再次分析了上述的各种目标群体,想了不少办法,包括加强有效沟通在内的许多创新途径去解决问题。虽然公司不能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他们承认新标识对未来若干时间内注意不到创新之处的人们构成了障碍。
目标群体对组织的看法如何
在一个特定的沟通行为中,除了考虑沟通的目标群体是什么外,组织还要努力去了解每一个目标群体对组织本身的看法如何。
经验告诉我们,与那些了解并且喜欢我们的人沟通要简单得多。对一个组织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形象,那么就会很容易达到其沟通目标。
多年来,强生公司一直被当作良好的公司沟通的典型,1982年,有毒的强力泰诺增效皎囊在芝加哥毒死了七个人。很多人,像广告部王管Jerry Della Famina和其他一些沟通专家都断言泰诺品牌没救了,但是公司冲破重重困难,成功地挽回了泰诺品牌。这是对公司在悲剧发生之前的努力工作的回报。强生公司凭其产品质量和不惜代价维护用户利益的经营宗旨在制药业,在医疗工作者当中,在顾客中,乃至在新闻界都享有无懈可击的声誉。泰诺事件发生后,公司花了上亿美元,回收了3100万瓶增效泰诺胶囊。
要知道,让人们继续购买“含有氰化物”的商品绝非易事,但是因为公司拥有各种不同目标群体的广泛信任,它就能够使泰诺品牌起死回生。试想想,如果人们不信任公司,或者对其行为有任何质疑的话,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就像锐步国际公司总裁大卫·弗古森曾经说过的,“如果一家公司平易近人,满足顾客要求,提供诚信可靠的信息,在低谷时也能与各方主动合作。如果它遇上突发事件,新闻媒体也会给它更多的机会。”
目标群体对沟通的信息背景了解多少
除了目标群体对公司的看法,我们还必须考虑目标群体对沟通的信息背景了解多少。如果他们预先就有倾向做你们预期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乐意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否则,组织要实现目标就会很难。
通常,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会有太大的热情。有家日本糖果制造商就是这种偏见的牺牲品。他们试图使美国人买一种在日本有名并且深受欢迎但对美国人来说却很陌生的产品。这家公司也是世界上的老牌公司之一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这是一个家族产业,公司在家族中已经整整传递了十七代。在日本,“大和果子”是高品质的同义词,公司产品一直是宫廷御品。可是美国人只知道“大和果子”是日式点心和糖果生产商的名字。
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贵族化的起源,公司总裁认为产品本身可以在美国市场上证明自己。既然没有竞争对手,分管美国业务的中层管理者认为他们把日式点心引入美国市场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但他们没有考虑美国人是否会喜欢以红豆和海苔为原料生产的糖果。大部分人听说这个产品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该如何发音。当他们品尝凝胶状的产品时,都感觉不好。
为了在美国市场上争取顾客,公司不得不告诉美国人“大和果子”在日本历史中的角色和它的独一无二的贵族晶位。这一点,从其贵族化的起源中可以看出。最初在美国市场上促销时,品尝该产品的人,感觉好像第一次品尝鱼子酱和蒸馏咖啡一样,觉得很难吃。当然,如果你意识到这个产品的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那就另当别论了。
人们从以往的经验中获得的负面信息也会阻碍公司向人们灌输这种理念。比如说,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南斯拉夫汽车公司的南斯拉夫汽车生产线首次打入美国市场时,人们觉得它们既便宜又新奇。整个80年代,人们谈论起该产品,仍把它作为甲壳虫车的一种。后来,这个产品开始走下坡路,公司濒临倒闭。尽管公司做了大量的努力宋挽救它,但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南斯拉夫汽车公司,也不买它的产品了。波黑战争爆发时,南斯拉夫汽车公司就破产了。
迪斯尼公司在宗教权利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了当目标群体不了解需要沟通的主题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美国社会流行着一个谣言,说电影《阿拉丁》、《狮子王》和《鱼美人》等都有隐晦的性爱内容。一些宗教团体,主要是一些小孩子的父母,开始相信谣传。这些流言对于迪斯尼健康、家庭化的形象无疑构成巨大的潜在危胁。迪斯尼公司没有做任何努力,向这些宗教团体揭示这些流言的无稽之处,而选择了不理睬的对策。最后,谣言开始进入了主要新闻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的主要皈面。流言乍起时候,迪斯尼公司就该利用公司的威信做保护伞,而不该允许流言在自己的目标群体中扎根,而且滋生了一年之久。
那么很明显,一个公司确定了公司沟通目标之后,就应该彻底地分析所有的目标群体。这意味着要了解每一个真正的目标群体是谁,找出每一个群体对公司的看法,并且确定每一个群体对沟通主题已经有哪些了解。一旦这些工作都完成了,公司就可以准备进入最后的阶段,建立沟通战略,决定如何恰当地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