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经理有一个助他们评估行业结构的新工具,即赋予行业区别性特点的持久特性。根据麦肯锡集团米歇尔•扎尼尼的作品,实力曲线描述了行业背后的基本结构性趋势。像2007—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这样的重大经济事件对经营活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它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改变大多数企业之间的相对地位。
在很多行业,对处于顶端的公司的最好形容词是超级机构——它们拥有史无前例的规模和范围,无可争议地领先于竞争者,例如沃尔玛、百思买、麦当劳和星巴克。但是,即使这些公司之间,规模和业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把2005年全球150强企业的净收入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标注出来,就会得到一条“实力曲线”,它表明大多数公司的业绩表现低于平均水平,即使在明星公司当中也是如此。
实力曲线表明一小拨公司拥有极高的收入,后面紧跟着数量庞大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收入少得多,它们的收入一个比一个少,但差距不大。
扎尼尼解释说,低进入门槛和高竞争水平与行业实力曲线的动态变化之间是正相关的。行业内的竞争者数量越多,纵轴上顶端和中部的公司之间的空隙就越大。如果进人门槛降低,比如解除了管制,顶端公司的收益会增长得更快,得出一条更陡的曲线。更大的开放性似乎在一开始创造了更平坦的竞争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更大的差异化和合并。
实力曲线还会被软件和生物技术等无形资产推动,无形资产会带给规模和范围经济越来越多的回报。相对而言,更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比如化学和机械,拥有较为平坦的曲线。
在保险、机械、银行和储蓄机构等显示出实力曲线的行业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战略意义:大幅提高公司的地位需要的是战略猛攻而不是增进式战略。扎尼尼用零售类共同基金业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在实力曲线顶端的主要竞争者能够通过开发网络效应延长其领先地位,比如在401K计划的持有者滚动投资其资产时向这个基数很大的人群交叉销售个人退休金账户。金融危机,比如2007—2009年的经济衰退,增加了这种机会出现的可能性,因为实力减弱的金融机构为增加资金出售了它们的资产管理部门。
战略经理在了解行业结构动态和评估行业业绩时可以使用实力曲线。由于行业的曲线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倾斜度的大幅变化可以显示出意外情况,比如异常的公司业绩或市场波动。
扎尼尼的结论是,实力曲线表明公司通常彼此相互竞争,并与变得越来越不平等的行业结构竞争。对大多数公司而言,这种可能性让实力曲线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