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看起来一切顺利。比尔是一家全球企业的销售执行副总裁,他集合了手下的领导团队(规模超过20人),并提出他要重新配置企业销售组织的大纲。他询问所有人是否还有疑议的时候,虽然有几个问题,但没有人提出任何重大的阻碍或议题,甚至团队里比较资深的几位还公开提出支持。比尔觉得大家都已经准备妥当、即将上路了。
然而,一周之后,其中一个与会者来到他的办公室。他说:「你还记得说要重新配置企业销售组织的事吗?我觉得拉丁美洲那块好像有点问题。」接下来几天,在公司的走廊上、餐厅里,又有几个属下和年轻点的员工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员工有些当初会上没提出来的意见。原本看来大家都欢迎的计划,现在正在分崩离析。究竟怎么了?
大多数的主管都以为,自己直接问大家意见时,大家也会直接坦诚地提出想法。如果能这样,确实是不错,但通常情况都没那么理想,特别在公开、牵连甚广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某个案子你觉得该有争议,却得到了一致、多半没有意见的支持,这其实是个警讯。
为什么大家有所保留、不愿投入投论?有些时候,资浅的员工比较不愿意违背上司或是资深员工的意见。也有些时候,团队里最重要的成员知道自己永远可以另外找上决策者,也能够私下运作发挥影响力,因此出于政治或其他因素,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诚恳表达意见。
该怎么避免这种状况?要订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则:这是一句已经流传几世纪的拉丁谚语,「沉默视为同意」(qui tacet consentire videtur)。
不管别人有多不想开口(或是想被动反抗),这句话通常都能逼人发表意见。要明确告知他人,如果听到某项提案或计划而什么都不说的话,视为投下「同意」票。他们的沉默不能代表「我不投票」或是「我保留稍后考虑的权利」,而是代表「我完全同意现在讨论的事项」。
接着,你也必须认真执行这项规则。如果某人(即使是团队里重要的人物或是朋友)想在会后另外找你再谈谈、或是表达他们对刚才讨论的事项有意见,你的反应该是:「你刚才在会上应该要发言的,现在木已成舟,大家已经启动,无法挽回。下次要抓住能发言的机会啊。」
有些时候,只要抓紧执行「沉默视为同意」的规则,就足以让意见源源不绝。然而,如果你发现有某些与会者仍然很难好好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办法。这些法子可以让人比较注意意见本身、而不是提出意见的人。
- 采用不记名调查。请大家将问题或考量写在纸片上,不记名投入箱子里,再一一大声念出。更理想的作法则是使用调查应用程式或设备来询问与会者,可即时知道答案。
- 制作主题的热点图(heat map)。针对某个想法或计划,在墙上放上海报大小的图表,呈现其中的概念。请与会者在有问题的地方放上黄点、有重大疑虑的地方放上红点。再用这些红、黄点来进行接下来的讨论。
- 将团队拆成小组。小组讨论通常能提高参与度。所以可以将团队拆成不同小组,再明确指示他们讨论手上提案的任何问题。每组指派一位代表,将小组的想法做重点摘要报告。
- 请与会者设身处地。人比较愿意代表别人发言、而不是说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你的问题是像「你的属下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对意见或考量?」问题就可能汹涌而出。原因在于,这让与会者能够将批评转给外界,不是他们自己不喜欢,而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属下会不喜欢。
只要能执行「沉默视为同意」的原则、并运用以上策略,每个人就有动机立刻说出真正的想法、公开讨论,而不是等到事后才放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