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特别强调,他写作《M型社会》不是为了要批判小泉纯一郎(日本前首相),但事实上,整本书开始从小泉改革的政治戏剧谈起,然后讨论了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并在最后不忘对小泉政府作出评价。他写道:“一连串的‘改革’,充其量只是把老问题不好的部分、弄错的部分去除了而已,并不保证此后就会有国际竞争力、国民生活就会变好。况且,也没有让国民觉得自己真的在享受人生、自己出生在这里真好。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本书开头说,小泉改革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本书一个总的基调,它并不是像大前给“M型社会”所附加的副标题一样“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它不算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商业书,而更像一本评点政经的社会学著作。
在这本探讨社会趋势的书中,大前提出了一个概念——“M型社会”。然而,M代表什么,以及它是否真的存在,这是大前需要集中阐述的。大前指出,代表社会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如今正在快速消失,约有八成人的生活处于中下水准,M型社会由此成形。M型社会是指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的这样一种双峰结构:收入高的一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一小部分人,各居收入群体两端,并且彼此距离越来越远,大部分人(中产阶级)则向下沉沦为中下层阶级,如同M型一样。为了证明它是存在的,且愈演愈烈,大前援引了很多数据、事例,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产业经济,从失业率到家庭收入,从消费支出到社会福利,大前以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经验式的评述)论证着“M型社会来了!”
当然,这不是本书的全部。如同大前拟定的那个颇具看点的副标题所展示的那样,作为“战略之父”的大前要向人们(特别是日本国民)指明一条康庄大道,以应对巨变的政治与经济生活。不过,他没有事无巨细地提出包括管理、创新、领导等诸多方面的建议、对策,而是着重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发表了一些真知灼见。但大前显然不满足于此,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本书基于对小泉改革的得失评价而出发,着眼于日本当局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改善,所以在本书中体现大前的更多是政治抱负而不是商业企图。如大前所写:“配合本书主旨,可列出日本下任执政者务必做到的重要事项。”这些事项包括:彻底变更统治机制(导入地方制,把地方作为繁荣的单位);采用合乎地方制与老龄社会的简单化税制(地方——附加价值税、社群——资产税);培养出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活跃的人才(教育的根本变革);从生活者的立场考量行政单位设置(国民生活省等单位的设置)。“这四点,特别是前三点,是本书的主旨”。在《M型社会》中,大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俨然一个壮志雄心的政治家,不过,他的改革主张能否被当政者注意,以及被多大程度接受,这对大前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总的说来,《M型社会》延续了大前“无国界”战略思想的脉络,在写作风格和叙事方式上也保持了高度的统一:繁杂的现象陈述+简明的观点提出。就智识贡献而言,《M型社会》算不上大前系列作品中的精品,充其量是一本围绕日本时政就事论事的“短、平、快”之作。在书中,我们读不到大前的深邃,读到的只是他的敏锐,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