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有个欠税的人收到以下两种通知函:
通知函1:本局谨此通知,您尚有税款5,000美元未缴。请尽速与本局联络。
通知函2:本局谨此通知,您尚有税款5,000美元未缴。至今,您所住的城市,10个人已有9个都已缴税。请尽速与本局联络。
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 HMRC)多年以来,一直寄的都是像通知函1这样的催缴信。他们并不认为这一定是最有效的通知函。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想过认这件事。毕竟,这不过就是一封通知函、只是为了行政文书的必要罢了。
然而,在2010年,英国政府新成立了一只由行为科学家组成的「行为洞察团队」(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BIT),决定要测试一下这些通知函的效力。HMRC认为是麻烦事的,BIT却认为是个机会;如果税款催缴信能够结合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就有可能征收到过去未缴的税款。
BIT 做了一个实验,寄出两种不同的通知,针对拖欠税款的纳税人,有些寄出像是通知函1的催缴信,有些则寄出像是通知函2(也就是加入了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规范」)的催缴信。结果显示,通知函1的效果就是不如通知函2,因此可说通知函1根本是浪费英国每年几千万英镑。收到通知函2之后,欠税的纳税人则是不再逃避、开始缴纳那些过期税款。
从催缴信,我们可以学到两件事。第一,对于哪种作法比较有效,其实我们都有直觉:知道哪封信可能比较好、而且差别可能有多大。然而直觉并非永远灵光,所以好的管理者知道还是要有所保留,也就需要透过实验,知道哪些真正派得上用场。
第二,像是英国催税通知这种状况(也就是没人知道究竟有没有效果,但就是一做再做),其实十分普遍。主管必须能看出,这种事情从本质上就是种不必要的风险。如果能做实验来确定,何必只是猜个不停呢?只要看看企业里的状况,必定能看到处处都是机会。
关于这种「沟通实验」的实际情况,请参考以下例子:
● 作者鲁卡曾与邓肯•吉尔奎斯特(Duncan Gilchrist)及迪帕克•麦尔霍特拉(Deepak Malhotra)合著一篇文章,指出加薪的效果好坏、得看员工的参考点而定,而参考点常常是由沟通而定。讲得更广一点,也就是有可能透过加薪通知让员工更投入,但企业常常让这种机会白白溜走。举例来说,通知上是该写「这次加薪,是要感谢你对公司的贡献」还是「这次加薪,是要感谢你对同事的贡献」?哪封信更能激励员工,要根据特定工作员工的动机而定,而且这只要用一个随机对照试验,就能轻松确认。
● 各家企业都会用简讯和顾客沟通联络,但很少公司会用实验来确认哪些简讯比较有效。让我们用公职选举为例:在2011年,尼尔.麦尔霍特拉(Neil Malhotra)与合著作者梅丽莎.麦克森(Melissa Michelson)、陶德.罗杰斯(Todd Rogers)和阿里.亚当.瓦伦佐拉(Ali Adam Valenzuela)就在加州大选发现,只要精心选字,就算是对选民发出不请自来的简讯(cold-text),也能增加投票率。在这种情境,光是一次实验可能还不够。当时的简讯效力颇高,但现在简讯已经太过普遍,可以想像效果应该会下降。
● 实验也能确定自己的直觉是否有误。我们曾有些客户,对自己的广告讯息信心满满,做过试验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广告根本没有效果。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与顾客、员工沟通的新方法,像是通知函、电子邮件、简讯、即时讯息、聊天应用程序。对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更有效沟通、达到企业目标的机会。用做实验的方式,就能让你系统化地改善与顾客的沟通,推动经过实证有效的改变。只要正确为之,实验就能推动成功,并创造出学习、创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