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50多岁甚至60多岁的高层管理者,很难想象近25年来全球化进程中发生的变革。变革对商业的外部环境有何影响?变革对企业沟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无休无止地议论着商业环境中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日本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然而大家没有充分讨论的是:如果美国企业在国内或海外同日本做生意,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呢?
另外,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们面对变化了的环境,似乎不知所措。别忘了,这些管理者都曾亲眼目睹当年日本是怎样被打垮的。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经济被摧垮。而时隔仅仅50年,这个小国不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成为美国商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一般地说,因为沟通上的问题,许多公司在日本的竞争都以失败而告终。的确,日本政府和商业间紧密的联系,使得外国公司在日本做生意非常难。但对于美国公司来说,这往往不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首先,因为美国人总是带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偏见看世界。就在几年前,世界上其他国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师从美国人。这种信念使美国人没有准备好与日本或其他国际对手竞争(比如和中国人做生意)。想一想就知道,在今天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这种观点是多么荒谬。国际上的竞争者经常使用我们的语言,不仅从我们的电视和电影这些有限的渠道,理解我们的文化,并且能更巧妙、有效地学会跨文化沟通。在这方面,美国人正在努力赶上竞争对手。
对于一些大公司,这个问题还体现在不知道该如何与日本人或日本公司沟通。有两个例子,一个正面的,一个反面的,也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随便从哪一方面来看,IBM和克马特都是美国最成功的两家公司。他们的经营领域完全不同。但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不约而同地去日本淘金,试图在那里延续他们在美国创造的辉煌。现在,IBM公司非常成功,而且大多数日本人都意识不到IBM并不是一家日本公司。通过与日本的政府机构、供应商、雇员的耐心沟通,IBM在日本获得了成功。IBM并没有把自己作为美国文化的延伸,或者作为一个主要竞争者打人日本市场。IBM借助过硬的产品质量,并向日本人表示自己愿意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样一来,IBM在日本成功落户。
克马特的经历与IBM完全不同。在IBM选择海外市场扩展业务的同时,克马特也进入了日本。但是与IBM不同,去日本经营的管理者们不愿意耐心地与日本政府周旋,不能忍受等待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谋取日本商机。结果呢?克马特把他们在日本的经营权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自己打道回府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看一看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经历;并与Toys “R” Us公司作比较。一个庞大的汽车公司,在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市场上,一年之中,居然卖出不到一千辆汽车。然而,Toys “R” Us在一个同样充满竞争的行业中,在与克马特放弃的那种市场相像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那些能够在日本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得成功的美国企业,认识到了环境和游戏规则都在发生变化,他们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然而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迎接竞争。哪怕不能旗开得胜,他们也能矢志不渝,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