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思考!思考!
“思考”这个概念似乎不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管理者,但管理者却实实在在地需要思考。一般来说,一个成功而优秀的管理者势必具备冷静思考、迅速决策的能力,正如彼得·德鲁克对高效管理者所定义的:他应该既能够周密地思考和看待问题,又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并付诸实践。思考,对管理者而言从来都是一门必修课。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很多管理者懂得思考的重要性,也一再抱怨为琐事牵绊,以至于无暇思考、无从思考、无心思考、无力思考,但更多时候,哪怕他们有时间专心思考,却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思考。是他们思考力丧失了,还是思维变得愚钝?原因出在哪里呢?
赫尔曼·西蒙在《思考力》里提出一个论断:他们并没有仔细思考。洪水猛兽般的资料和数据扼杀了管理者的独立思考。就像亨利·明茨伯格早在30多年前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指出的,一个管理者用来解决一个问题的平均时间是9分钟,接着他就会着手处理下一个任务。管理工作是短暂的、临时的、间断的,这样的“本质”往往决定了管理者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事,他必须以最快速度做出决断,形成方案。
于是,这便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要务必确保管理者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空间去决策、去思考;另一方面又要求管理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一心多用,凡事都力求“短平快”。在这个意义上,思考已然是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极具难度的挑战。
重要的是选择。西蒙指导我们如何在面对信息洪流时抽身而出、置身事外,通过避免媒体的错误诱导,剔除没有实质作用的信息而去接受、加工正确的信息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多思考与少开会、少演讲、少打电话、少看报纸杂志、少看电视以及少旅行有同等意义。如果世上有一个叫“信息过滤器”的事物,那一定是西蒙极力推荐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在他看来,妨碍思考最大的祸害不是信息太少,恰恰是信息泛滥,它像一个无底黑洞不停地蚕食着管理者宝贵的原本用来专心思考的时间。这个道理很简单,绝对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但可惜的是,在这样一个资讯高速运转的社会,人们几乎将多思考的祖训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西蒙会如此一贯地对所谓的“管理革命”以及那些占据舆论主导地位的见解保留意见。他似乎对镁光灯、光环笼罩有天生的警惕,他对年度最佳企业、明星经理人也始终保持距离,就像他会推崇“隐形冠军”(早年他曾出版过《隐形冠军》一书),享受着躲在人群背后不被发现的快感和愉悦。他认可的优秀企业应当是做事而非作秀。在这一点上,西蒙或许是秉承了日耳曼人严谨、缜密的特性,一般不轻易对潮流、流行事物盲目跟风,而是更习惯拿出充分的时间追根溯源,探究其深层原因。正如他在《思考力》中对诸如战略、领导力、变革、创新、知识管理、电子商务、营销定位等一一剖析、解读,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尽管以上很多问题西蒙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他至少明确了思考应该有的方向。
培根曾说:“聪明地提问就是一半的真理。”事实上,西蒙的“思维激发”为我们证明了如今世上许多打着“革命”口号的行动,根据以往的经济实效来分析,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热情。如同耳听未必实,眼见未必真,很多人们信以为真的事情其实并不正确。对此,有这样一个论断:不缺情绪化的想当然,不缺随大流的夸夸其谈,唯独缺真知灼见。在《思考力》中,西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解,激发了人们思考、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