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祥出任国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党委书记,像极了《出师表》里所描绘的“受命于为难之际”。当时,这个被国家寄予厚望的航空公司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却表现得脆弱不堪、摇摇欲坠,暗地里蕴藏着许多严峻的危机。比如,公司有的人职业伦理淡化,过分看重金钱,为能多拿点补助,找关系、托门路,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忽略不管;有的人组织纪律涣散,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守法,像飞行员袁斌私欲极度膨胀,因对公司分房政策不满,竟会作出劫机逃台湾的事。而在看待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公司居然有不少人会拍手称快,认为袁斌是替自己出了口气。伴随着公司内部人心浮动、关系紧张的同时,国航连续3年亏损,每次亏损都在6亿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95%以上。可以这么说,国航遭遇了公司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关,企业内忧外患形势严峻,若稍有不慎,企业崩溃、组织解体的情形极有可能发生——“国航到了必须管管的时候了!”
李家祥的上任就在这个“必须管管”的节骨眼上。而之所以选择他,用李家祥后来的猜测,“可能与我的军人身份,以及我在空军的32年工作有很大关系。”熟悉中国民航业的人都知道,民航与空军有着血缘关系。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民航局,而民航局便是受空军司令部领导。到后来,进一步明确,民航局的指挥权属于军委空军司令部,行政领导权属国务院,对外的名称“中央人民政府民航局”。也就是说,民航和空军曾是一家。话虽如此,但这还是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是李家祥,毕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适合军人的那一套不一定适合得跟着市场经济规则走的民航。李家祥很清楚地知道,临危受命意味着重新开始,从人员、环境,到管理、经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然而,这也正是李家祥起先不被看好的原因。人们普遍质疑眼前这位军人能否带领好一个商业组织?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让公司业绩增长?以及能在多大程度改变国航目前困难的现状?人们拭目以待,人们满怀期盼,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马思边草鬈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一个真正的军人,在受命时不能左顾右盼,没得讨价还价,遵从命令,前进就行!也许正是这一点,让李家祥在“转战”民航业的时候自然有了一股“亮剑”的精神。喜欢应对挑战,敢打硬仗,面对困难、艰辛,毫不畏惧,只顾冲锋。不过,敢打不等于莽撞,勇于迎难而上和热衷无谓冒险是两码事。在这一点上,充分展现了李家祥作为军人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军人领导(在出任国航党委书记之前,李家祥任兰州军区空军驻西安某部少将政委)应有的政治智慧和统领能力。例如,在上任之初,他就深入国航内部调研,争取找到突破口。他发现,除了员工的思想教育外,国航在经营中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式粗放、领导观念陈旧、竞争优势缺乏等。总之,一番调研过后,让李家祥深刻地认识到,眼前的国航弊病多多、凌乱不堪,非得下猛药救治不可。
于是,在随后的7年中,李家祥从开局、定位、用人、品牌、管控、资本、战略等方面多方出击,最终让国航从风雨飘摇中转危为安,一跃成为今天中国赢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而从航线结构或是从与国泰的战略合作角度看,国航都已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航空公司。让事实说话,用结果证明。从国航如今的业绩来看,李家祥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人,而且还是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者。他懂得因地制宜,他懂得量体裁衣,更重要的是,他懂得移植借鉴,他能运用军队严格的纪律与管理,来带领国航度过发展的低迷期,再创辉煌。变则通,通则恒久,在此,李家祥军、政、商三者的资源整合、融会贯通的能力表现得一览无遗。
李家祥把治军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取得了令人惊羡的成绩,由他的事迹容易引发一个猜想,即企业运营若要成功是否得多用军事管理的方法?或者,领导军队的方式方法对促进企业管理有多大影响?对此,李家祥有一番论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诀真的有吗?如果有,那么天下就没有赔本的买卖了。其实,一个企业的赢利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赢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经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事物基本规律的过程。李家祥的意思是说,企业管理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可以照搬照抄的条条框框,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且要结合所在企业、所处时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这不是说管理没有任何方法、原则可言,可以瞎尝试、乱摸索;而是说,它有大方向(战略、定位)上的指引,至于在具体方法上,则要懂得时时变通、处处修正。所以,在对自己这几年工作总结时,李家祥用了一句“大道相通”——综合古今军事战略思想解读当今企业管理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