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团队放松自己的时间
虽然想要维持高绩效常常需要持续专注,但「永远不放松」反而是种危险、会影响生产力的心态,原因就在于忘了人也需要恢复的时间。就算是最佳队伍的最佳运动员,也需要休息和复原的时间。所以,除了要留心团队成员(和你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在办公室(或用数位方式)投入工作,也别忘了该特别注意要有时间断开工作。举例来说,过了晚上8点、或是在周末,就不该再收发电子邮件。
2.训练大脑应付混乱
神经科学研究指出,练习「静观」可以系统性训练大脑、养成实用的心理习惯,让你提升工作(及生活)上的韧性及生产力。比如在吉宁博士的「智慧实验室」(Wisdom Labs),我们注意到那些曾受过静观训练的领导人和团队能够合作更为无间、应付压力更为自如、也更能维持高绩效。而就算你自己不是正念的专家,还是能协助自己和团队发展这种人类的内在潜力,现在已经有科技可以帮上忙了:自己先试用几个关于正念的应用程序或装置,再与他人分享。国外几个不错的应用程序包括有Calm、Headspace,以及Muse。
3.强调用「单工作业」强化专注力
多工作业(multitasking)只是个迷思。人类并不是个有效率的平行处理器(和电脑并不一样)。身兼企业培训师、教育研究家及管理咨询顾问的吉宁博士就指出,多工作业一般来说会「使得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加倍,而且通常至少会让错误数量多出一倍。」人类最多只能做到「序列的单工作业」。领导人想激励团队成员采用单工作业,作法就是协助他们找出清楚、每次一项的重要目标,并且订出不会彼此重复的阶段任务,加上要清楚分辨、别误以为「急迫」就是「重要」。
4.为每天的「空档」时间或每年的淡季找出目标
好好想想,该如何协助团队成员在工作的空档或淡季放空暂停、重新充电。如果工作上根本没有空档,请发挥当个领导人的魄力,创造出一些空档。根据前任微软大学校长琳达•史东(Linda Stone)的说法,人类有种想在工作上永远当个「活点」(live node)的倾向,也就是一种「不论什么地点、时间、场所,永远运作中」,但结果也就是处于一种「持续只有部分专注力」的状态,无法发挥最佳实力、达到最佳情况。记得要让人有时间重新充电、重新专注。
身为作者暨管理顾问的东尼•史瓦兹(Tony Schwartz)指出,领导人必须知道,工作不是马拉松,而是一连串的短跑冲刺,之间必须要有恢复、复原的时间(举例来说,每90分钟专注工作后,安排10分钟的休息)。重点不该是员工工作时间有多长、而是他们工作的成效。所以别再在意他们在办公桌前坐了多久,而要想想「我该怎样协助这个人设计他的行程,让他工作的时候真的能认真工作?」
5.发挥同理心与同情心
对领导人来说,做人仁慈不需任何成本,而且好处多多。同理心、同情心能大幅刺激手下员工的绩效、投入程度及获利能力。新南威尔斯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经过调查77间机构企业的5,600位成员,发现「机构组织内最能影响获利能力和生产力的单一因素……就是领导者能否付出更多时间心力来认同手下、给予肯定、听取意见(包括批评),以及促进员工间的合作。」此外该研究也发现,领导者的同情能力(「了解人的动机、希望及困难,并且创造出正确的支援机制,让人能够发挥应有实力」)与获利能力和生产力的关连最高。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只是对人好,对业绩也好。
付出上述这5项努力后,领导人可以预期有怎样的收获?安泰保险(Aetna Insurance)有超过12,000名员工参加了公司提供的静观课程,而他们的平均成果是每周有62分钟生产力提升,等于为公司每年节省每位员工3,000美元的成本。更概括地说来,美国的iOpener研究所(iOpener Institute)研究发现,在中型的企业里,工作场所如果气氛愉快,离职率会降低46%、病假成本降低19%、绩效和生产力则增加12%。最快乐的员工,自己花在工作任务上的时间会多出46%,比同事的活力也高出65%。最后,在微观层面上,人力顾问公司韬睿惠悦(Towers Watson)的研究发现,如果公司员工能感受到可永续的投入感(也就是情感上能投入,而且也觉得工作让自己有所提升、活力充沛),比起投入感只有中或低度的公司,这种公司的营收平均足足是两倍、净利更逼近三倍。
你或许会自问:「我只是个中层经理人,员工的韧性如何真的是我的事吗?我真的要帮他们练习正念吗?」根据盖洛普最近的一项研究,要员工把个人生活留在家里、别带到公司,虽然「可能听来合理,但完全不切实际」。盖洛普分析显示,「我们自身的幸福会影响到工作的同事、以及工作的手下。」因此,所有中层经理真的得好好注意个人成长中心(Center for Personal Growth)创立人莫妮卡•布罗可(Monika Broecker)所说「提升心理及情绪的能力」。
领导人应注意的重点在于,个人发展会成就个人、接着也就能成就团队,随着时间而带来更高的绩效及投入。让员工工作表现良好、并鼓励员工感觉良好,这不只是做得到的事,更是高绩效团队的必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