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时代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微管理其实不是一门苦差事。充分地掌握细节进行管理,你会发现微管理只是一种角色扮演。不仅仅是你,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是优秀的管理者。
通常而言,要想获得追随者的支持,你可以有这六个方式: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强制性的力量、奖赏、专家性的意见、鼓舞人心的口才,以及令人信赖的人格。这其中有一点需要专门强调的是专家意见。专家往往在某个领域里有令人敬佩的专长,如丰富的知识、深刻和独到的见解、某种特别的技能等。出于对生活、工作和职业前途的考虑,人们也越来越需要一些专家性的建议,如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医生;在操作电脑方面的计算机专家;在办理纳税事宜方面的税务咨询师;在组织改革方面的管理学的教授;以及拥有某些稀缺资源的人……
这些出色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的知识、见解和技能而受到人们的崇敬,他们也因此具备某种令人信服的领导力。但是大部分人也很清楚,这些出色专业技能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培养来训练的。举例来说,一个优秀的法律专家需要本科、硕士、博士、博土后这一连串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至少三到五年相关岗位的工作经历。这一全套的训练过程,通常就要花费掉15年的时间。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这种专业技能的获得,或者说这种专家身份认可的获得,就等价于长期的学习过程。而这样的一个漫长时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这也是为什么杰出的研究学者寥寥无几)。于是这种专家身份的获得就变成了一种苦差事的代言。
这种印象同样影响着人们对于管理者的认识。管理学作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所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十分繁多而分散的。于是乎人们就认为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会很痛苦,管理者们都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来锻炼的。因此很多人一直保持着对管理的敬而远之,或者说避之不及。
尽管很多人无沧走的是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很好的管理者,但是不得不承认大众从心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管理者与管理相关内容的敬而远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管理的一种盲目恐惧。尽管管理这个词汇在现如今很红火,但是普通大众对于管理的这种心理差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填平。
其实,这种心理差距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任何人都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即使没有长期的学习,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也就是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所重点强调——微管理者。微管理来源于一般的管理学知识,但是它无须管理者再对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相反,它要求你在很多特定的环境下去视情况而进行细节管理。比如说,计划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每一个管理者都无法避免。但是从微管理的角度来说,你作为微管理者无需对计划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了解;相应的,你需要做的是充分理解现实中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某一个很小的管理学知识点作为指导,将整个问题解决。
微管理针对的核心是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微观管理是一致的,微管理也因此而不再需要长篇大论式的理论诉说。甚至可以通俗一点地说,微管理其实就对普通、细节的进一步把控,就是对身边一个个很小的事情单个关注。试想,这能算得上多难的事儿吗?
在这里笔者无须赘言微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笔者还是需要强调一下普通大众对于微管理认知上所存在的这种心理距离。微管理来源于管理及管理学,但是它并没有继承管理学派上的概括性与全面性。它只是扎根于实践,需要你学会运用某一个很小的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可以说微管理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这也正是笔者把微管理划分为“你不知道的管理世界”的原因),而且还被人为地放置于一个不客观的评价位置之上。
这是一个崇尚专家的年代,要知道每一个专家的成功培养都意味着十几年的艰苦付出,管理专家更是如此。管理专家的高度令普通大众们自然而然地将管理归为苦差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专家,微管理者也并不等价于微管理的专家。
总而言之,请记住一点,微管理绝非一项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