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客户明确知道有哪些选择和哪些益处,他们往往都会选择接受追踪。
组织通常可以要求员工接受(虽然工会协议可能会影响这点)。但是,既然追踪会改变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公司就应该在一开始即处理并化解他们的顾虑,这就是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在一个试行计划中做的事情。该计划中,他们使用无线射频辨识(RFID)技术来建构追踪系统。
做很多测试。
任何试着追踪客户或员工的组织,都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来弄清楚数据能告诉他们什么,还有不能告诉他们什么。这么做,让公司更能预测数据的价值,也帮助他们更能够好好向客户解释该期待什么。即使是最专业的假设,也几乎总是会被这种程度的测试驳斥。采取这个发展方向的人们有一点需要考虑,就是分解客户和员工的体验历程,这么做一部分是为了帮助进行更大范围的测试,但也是要协助判定是否有一群病人与护理人员,因为某一项创新,而有了更好的体验。
画出病人与护理人员的历程地图。
人们每段体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步骤,看起来似乎容易又单纯,但是,过去五年来,历程地图已经明显变得更受欢迎,因为很难把地图做好。具体找出历程中对体验有最大影响的部份,还有体验中最容易与最难改变的面向。找停车位,对都市地区去看诊的人是个大麻烦,但是,对住在郊区或乡村的居民来说,找停车位就无关紧要。像这样的事情,在设定优先顺序时就要纳入考量。
忠于你的品牌(或形塑它)。
这回归到核心品牌特质:在客户和员工眼中,让这个组织不同于其他组织的因素。诺斯壮的客户服务,就远远优于零售同业。在娱乐产业,迪士尼的重点就是神奇。健康照护产业里,虽然有些知名的国内品牌,像是梅约医学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但是,大部分的照护机构都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来探讨自家组织有别于同业的差异化要素为何──例如,他们的品牌,是主打最实惠的价格,个人化的服务,服务的速度,或是业界最好的业者。
物联网让组织可以改变或扩展他们的品牌特质,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公司对追踪客户或员工的原因,所给出的解释,也要随着品牌特质的改变而调整。换句话说,那个原因要忠于品牌特质,而且公司需要仔细想想该如何传达。然后,没错,这的确要和体验历程地图紧密结合。
例如,在健康照护产业,有些体验会回归过去美好的医生对病人态度,也就是(在病人选择是否接受追踪之前)医护人员会向病人解释,为什么医院要追踪每个人,而且为什么这是一件好事。就像医生通常对病人的状况了若指掌,他们会决定该让病人知道多少病情,以免吓着他们。要解释病人追踪措施,也需要类似的主观判断。
健康照护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很好的例子,显示需要哪些客户关系作业,才能充分运用物联网。拥有所有参与人员如此之多的资讯,可以创造更好的体验,也可以让营运更有效率。但是,组织不该只是推出新的智能型追踪系统,就希望会有最好的结果。就像尤吉·贝拉(Yogi Berra)曾经说过的,「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最后你可能会到了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