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认为几十年后的历史学家将把21世纪作为优质的世纪加以回顾,就像把20世纪作为生产力的世纪来回顾一样,基本上按照弗雷德里克·泰罗的模式发展的。
背景
约瑟夫·朱兰是美国公民,八岁时移居美国,其父提前三年去美国找工作。他的一生很不寻常,更不用说本文写作时他仍然活着,已103岁高龄。年轻时,他学习电气工程,喜欢下棋。后来在芝加哥郊外西方电器公司著名的霍桑厂区的质检部工作。当时朱兰是那里的正式员工,正是在这里埃尔顿·梅奥进行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兰被调到华盛顿政府部门工作,为租借管理局简化装运程序。在那里,他偶然看到经济学家帕雷特的著作,是提出19世纪意大利政治经济学教授“80/20法则”的第一人(此法则的含义是:任何国家20%的高端人群占有约80%的全国总收人),这就是“帕雷托的不平等分配原则”。朱兰将该原则扩展到质量控制领域,比如,他提出:生产中的大部分瑕疵是由很小一部分原因造成的,这就是他所说的“重要少数,琐碎多数”。
他接受了广泛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书《文化模式与技术改革》(Cultural Patterns and Technical Change)对他如何“重新策划”业务质量的思想影响深刻。他认识到,变革的文化阻力是改革品质的最大问题之一。
然而,战争结束后,他才进入到自己最为著名的领域。他离开西方电器公司,成为质量控制自由顾问,1954年,他应邀去日本做系列讲座,后来日本人认为这些讲座为他们战后以质量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因此他加入了W. 爱德华兹·戴明的管理神话,他是当时的两个美国人之一,因为提出质量管理的思想,在自己的快餐国度里得不到赏识,因此被迫去国外寻找认可。
朱兰总是强调自己与戴明方法上的不同,他说戴明更加注重质量的统计分析,而他自己则更关心人的投入,教人们如何引进他的CWQM(company-wide quality management公司范围质量管理)。
公司范围质量管理分为三步,后来被称为朱兰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第一步是确定客户及其需求,以便满足;第二步是展开流程,生产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第三步是不断争取改进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