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定了终生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家空前强大而经久不衰的公司。”
说话者桑迪•韦尔,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一个被杰克•韦尔奇称为“能用空气赚钱的人”。当年,韦尔豪情万丈、壮志凌云,每当看到自己经营的公司的辉煌与竞争者的挫败有强烈反差后,都能使自己信心大增。他追求了卓越,实现了成功,但一切只是开始,更多时候,韦尔考虑的是如何拓展他的商业版图,在全球舞台上赢得竞争。所以,由他说出上述话语,听来铿锵有力,霸气十足,然而,换作一般人说呢?
一般人也可以这么说,虽然豪气盖天,但没有成效和结果作证明,总显得底气不足。曾经,软银总裁孙正义在其创业之初,面对三四个员工,站在箱子上(因为他人不够高)信誓旦旦地说,公司要做行业第一、世界顶级诸如此类的话,结果,演讲完毕,员工一溜儿跑没了。因为在当时,孙正义泥菩萨过江,连基本公司都开不出来,哪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基业长青”–毕竟起码得先有“基业”呀。不过,成功永远偏爱那些时刻准备,并保持激情、梦想和行动的人,后来孙正义一飞冲天,终于实现了他年少时的“狂言”,而有关他的故事也被一说再说,从而成为传奇。这如同桑迪•韦尔的经历,在他决定进入华尔街,开创自己的未来时,很少有人看好他,就连韦尔本人对自己也不自信。“我们很少考虑大环境,但内心感到资本市场已敞开大门,呈大幅增长之势。……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真是一知半解。”韦尔有这样的反省很正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韦尔的自传很真实,不刻意去隐瞒自己的无知,以凸显自己的成就。韦尔是原原本本、不经修饰地将他的职业生涯和心得体会拿来跟读者分享。因此,《桑迪•韦尔自传》被写得很实在,平铺直叙,情真意切。它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非凡的故事:一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成长为企业界传奇人物、金融家、慈善家和花旗集团荣誉退休主席–这是关于一个热衷收购的金融超级明星的故事。
当然,韦尔成为全球企业界备受瞩目的大腕是后话,一开始,他在华尔街就是愣头青,一个被金融业前辈们看来乳臭未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谁都无法避免,如果有区别,区别也只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平庸了,有些人堕落了。对韦尔来说,这样“蜕变”他也经历过,而且印象深刻,影响深远。毕竟商业有风险,有时候风险损失的不止是一些钱,而是一个人的心血。如韦尔在其自传里回忆到,他将自己创办的证券公司卖给运通之后,经历了职业生涯中一次重大挫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付出无所回报。然而,这没有击垮韦尔,相反,他凭借聪明才智(还有勇气毅力)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86粘,他接受举步维艰的商业信贷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公司规模日益壮大,最终与花旗公司合并,韦尔担任花旗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兼CEO。在随后的17年中,他为投资者创造了令人吃惊的2600%的回报,这个回报率远远超过同期的卓越CEO杰克•韦尔奇和“股神”沃伦•巴菲特。
韦尔是这样一个人:他彻底改造了华尔街,重新定义了银行业,重塑了金融服务业。他也是一个愿景家,为人们改变了商业世界,同时成为时代的传奇。无疑,阅读韦尔的传记将是一个振奋人心、激情洋溢的历程。通过阅读,重要的是能学到韦尔的经营技巧和商业智慧。韦尔也意识到了这点,他愿意把这些年的成功经验与读者们分享:在其他人遭遇失败的时候获得成功;一起学习,一起战斗;充分利用不安全感;如果过去不完美,就让它过去;品牌嫉妒没有什么不好;直觉是培养的,不是天生的;要勇敢但也要脆弱;失败可能是好事;做一个现实的梦想家;投资于非营利机构能带来极大的个人回报。上述十个原则,是韦尔多年的经验总结,涉及到领导力的方方面面。仅从这一点来看,再一次证明,成功绝非偶然,它有其必然的逻辑和法则。正如韦尔所说:“有人或许认为只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而已,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一些对我的成功带来莫大裨益的原则。”
“我一路都在犯错误,并认识到我有不足之处。”韦尔似乎要把这本自传当作了自己人生里程的一本“忏悔录”,他写道,“虽然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但我最痛苦的一些记忆却是关于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有时,我错误地判断了别人;有时,我会犯头脑发热的错误……”韦尔没有掩盖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再强调和反省,可能这是韦尔本人没有觉察到的,能不断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是之所以成功、之所以伟大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