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克雷顿·克里斯德森一样,史蒂文·科维尔也是摩门教徒,也出生在美国的犹他州,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当克雷顿·克里斯德森在韩国为教会做传教士时,史蒂文·科维尔在英国传教。
之后他在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任组织行为学教授,(在他最知名的作品大举成功之后)创建起柯维领导中心(Covey Leadership Center)。管理学畅销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将“自助运动”的精神带进了管理学。此书将这种精神包装成经理人所熟悉的原则,并提炼成任何人在短时间内——比从一个机场候机厅到另一个所需时间还短——都能搞懂的七个简单部分。
科维尔在写作这本书之前研究了若干本关于个人成功的书籍,包括戴尔·卡耐基的《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别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和《自助》(Self-Help)——由严肃的约克郡人赛米尔·斯迈尔斯所著的1859年精英会维多利亚经典之作(新版,牛津平装出版社2002年出版)。
维基百科科维尔词条中声称,科维尔书中提出的七种习惯大部分改自彼得·德鲁克1966发表的题为“高效能主管”的文章,德鲁克在文中写道“换句话说,高效能就是一种习惯”,书中有一章的题目是“要事为先”,这本身就是科维尔所写的七种习惯之一。
科维尔设计了一个二乘二矩阵以确定什么事先做,把活动分成重要的和紧急的两种。这样活动可以是紧急并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科维尔说,效率高的人注重第二种——不紧急但重要的活动。这样做,他们能将第一种活动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他提出的七种习惯包括:
他晚期作品转向更深的精神领域,目的是在企业领域之外放宽七种习惯的应用范围,例如,为待在家里不工作的母亲和困惑少年而写作。他把七种习惯扩大到八种,第八种是:寻找自己的声音并激励他人寻找内在的声音。在《第八种习惯》(The Eighth Habit)中,科维尔说在“知识员工年代”里光凭高效能还不够。他说“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复杂局面是对重要性的不同排序”。
科维尔是9个孩子的父亲,是大约50个孩子的祖父和外祖父。2003年他获美国全国模范父亲奖,他说这是“自己曾获得最有意义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