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进行中的全球高阶主管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不认为他们的公司有致胜战略,而且三分之二表示,他们不认为组织有合适的能力来执行公司的战略。这些发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调查一些成功缩减战略与执行差距的卓越企业,例如: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 西麦斯(CEMEX)、丹纳赫集团(Danaher)、菲多利乐事(Frito-Lay;百事可乐旗下的零食公司),以及海尔(Haier)。我们的发现令人惊讶:同时精通战略与执行的公司,并不遵循所处产业的盛行实务。反之,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在五项非传统的作为上表现卓越,也就是违反一般常识的管理实务。
第一,这些公司谨守一个身分。他们不追求那些毫无胜算的市场机会,避免陷入「成长跑步机」那种追随市场流行商机的做法。相反地,他们清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发展出坚实的价值主张,建立能长期持续的独特能力。
以IKEA为例。从瑞典森林的一家商店,到成为世界家居领导品牌,IKEA一直信守自己的身分:「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从深入研究人们在家中生活的实际情形,到自行挑选、自行运送、自行组装的节俭模式,IKEA全部的作为,都是为了履行它对于本身是什么样的公司、最擅长做什么事所做的承诺。
第二,许多经理人假设,他们应该采纳所处产业的最佳实务,并把外部标竿分析,视为通往成功的既定道路(编按:标竿分析是指将产业内表现最好的公司视为标竿,与自己比较,朝不足处补强)。但是,我们研究的这些公司,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将战略转化到日常运作之中。他们设计、建立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能力,和其他公司做出区别,然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扩大这些能力。
例如,以服饰品牌Zara闻名的西班牙服饰零售商印第纺(Inditex),完善自己迅速、走在潮流尖端、快速反应制造的各项能力,彻底改变了时尚产业。这让Zara得以在一年内,向全球1,900间商店推出36,000种新设计。
另一种解决执行问题的标准商业实务,是结构调整:重新建构组织图,重新思考奖励制度。至于公司的文化,如果有被纳入考量的话,也被视作一种阻碍。但是,我们研究的公司,抗拒颠覆性的组织重整,而是善用公司文化。他们利用已经存在于公司表面之下,根深蒂固的思维与行为,运用文化而非结构,来推动改变。
巴西公司大自然(Natura)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漂亮。这家公司的文化,颂赞人际关系与自然胜过一切,帮助它吸引了150万位销售顾问。这些品牌狂热者,似乎和每位南美女性都建立了关系,让大自然公司成为南美地区最大的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企业。
第四,传统的公司或许会在任何地方采用精实作法,试着全面降低成本。但是,我们调查的公司,降低成本是为了发展壮大。他们有战略地调度安排资源,加码在少数几个最重要的能力,并精简其他所有东西。
乐高(Lego)就是采取这种做法,而得以从2004年每天损失一百万美元,到2015年时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开销,来自服饰和主题乐园,这些都是他们没有能力赢下的领域。乐高结束了这些事业,而投资更多在让乐高真正独特的事物。例如,经由「从实体到网路」的虚实整合来扩大数位业务,以及耕耘全球性的乐高社群。一步一步,这些行动让乐高重拾获利能力。
最后,这些公司没有一味尝试变得敏捷。对于外部变化,他们没有极尽所能地快速应变。相反的,他们创造自己乐见的转变,来形塑自己的未来。
星巴克(Starbucks)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它的顾客以为自己只想要咖啡,但是,执行长霍华德·舒兹(Howard Schultz)知道,他们想要的是在家与工作之外能齐聚的「第三个地方」。拥有22,000间店面,并且仍在展店的星巴克,持续发展它的概念,继续称霸它所创造的「咖啡和社群」空间。
要像这些企业一样营运,需要很多自信。这就是为何最高领导层的素质与才干,会如此重要。这些公司的高阶管理人,并非因为本身标新立异才避开一般常识,而是因为他们专注于公司战略的根本问题,例如:我们想成为什么?我们选定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并且,他们也同样专注于执行的问题:哪些事情,是我们做得极好而其他人办不到的?我们另外还需要发展什么能力?我们要如何规划、建立和扩展这些能力,并应用这些能力?
他们同时思考这些所有问题,和相同团队进行相同对话,所以在每项决策中,战略和执行都能紧密结合。他们以信心,还有从赢得致胜机会所产生的聪明才智,大胆进行所有一切,以持续凌驾竞争者的能力,致力经营选定的市场。
我们并非要拘泥于这五种领导作为,把它们视作优胜公司会遵循的唯一途径。但是,这是我们所知,唯一能缩减战略与执行之间差距的方法。而且,似乎没有其他途径,能带来同样长期持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