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奥瑞•布莱福曼和罗德•贝克斯特朗想得出来!在《海星模式》中,他们以蜘蛛和海星为比喻,把组织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蜘蛛型”,它具有严格的科层结构和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另一类是全新的“海星型”,它拥有扁平化的结构和分散的决策权。这是一对绝佳的比喻,更是一种精湛的隐喻。当他们将这两种生物的外形、结构、功能等特征应用于对组织框架的设计上,他们事实上已经看到集权式管理必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不无预言性地指出,一个分权化的、缺乏结构层级、内部看起来无序甚至有些混乱的组织形态将对那些具有严整科级的机构发起最猛烈的挑战,企业和世界的游戏规则将因此而改变。
注意,海星大军正席卷而来、来势凶猛!和蜘蛛组织相比,奥瑞和罗德看重的是海星“不死金刚”之身。蜘蛛与海星外观很像,看起来都是从中央的躯体长出几只脚。但是消灭的方法却全然不同,砍掉蜘蛛的头,蜘蛛就死了;但如果把海星切成两半,你会看到两只海星。海星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特性让奥瑞和罗德兴奋不已,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组织像海星那样,那么仅凭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高效的行动力足以带领组织迈向成功、实现卓越。“分权化组织乍看之下是有些混乱和无序,但当我们开始理解、欣赏它所蕴涵的丰富潜能时,原先看起来像熵的东西却是前所未见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是的,两位作者对海星型组织抱以极大的热情和无比的自信,他们乐观于生物仿生学在商业上的应用是可能的,况且,无论是现实中的阿帕奇人、基地组织、匿名戒酒会,还是网络上的维基(Wiki)、Napster、Skype、eBay,都是海星型组织的典型表现。为此,他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海星模式不仅从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从实践上是可行的。在他们心中,一场组织范式革命即将引爆!
然而,奥瑞和罗德的发现真是这么一回事吗?就生物仿生学的角度看,人们可以由蜻蜓发明直升机,可以由鲸鱼发明潜水艇,可以由青蛙发明电子蛙眼,可以由蝙蝠发明探路仪,是否同样可以由海星发明海星(组织)模式?另外,两位作者所举例的那些人和事是否真是海星因素的应用,还是作者本身的误读和因此基础上的有意的误导?这些都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对这种发轫于互联网,最终影响到商业思想和商业组织的所谓前卫理论,我们应当有所保留、有所批判、有所反对——它真的是一种突破性的惊人的发现吗?
听听作者是怎么说的吧。要成为一个标准的海星组织必须具备五个要件。其一圈子,指的是独立、自治和自由的组织,如eMule、craigslist网络社区;其二触媒式人物,指的是在亲手发起一个圈子后,又能全身而退隐入幕后的人,如创建维基百科的吉米•威尔士;其三信仰,就是指能把一个分权化组织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如匿名戒酒会大家走到一起只为的是把酒戒掉;其四先驱网络,它特指互联网平台,因为它的存在不仅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易行,而且为大量新分权化组织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Skype、Amazon;其五斗士,专指那些毫不松懈地全身心投入分权化组织和运动的人,如众多P2P用户。一般而言,“一个分权化组织会以五条腿站立,就像海星,即使丢掉一条或两条腿仍旧能够生存下去。然而,当它的五条腿一起发挥作用的时候,分权化组织就会真的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不难发现,作者在定义海星组织时语焉不详、观点不明。究竟什么是海星组织,是五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还是只需一二个即可?难道海星组织(分权化组织)还有程度上的不同?或者只有一条腿(如先驱网络)或二条腿(如触媒式人物和信仰)就是海星组织了。事实上,很多组织都不乏触媒式人物、网络和信仰,如Google、IBM到阿里巴巴。总不至于这些也是海星组织吧?!
另外,能被称为“组织”的人与人的集合,必然有统一的领导、制度、架构,尽管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但联邦之外,它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又比如,基地组织看似零散,没有统一规划,本•拉登只不过是一个精神领袖,并不参与具体任务部署,但它分散在各个国家、地区的活动团体本身就是一个个的组织,区别的只是和正规、传统的科层组织相比,体现出更多的分权化。这其实也正是作者在隆重推出“海星模式”时最大的不安,很多情况下,仅一个海星组织是不可能的,往往是蜘蛛组织与海星组织融合并存,一部分是海星,一部分是蜘蛛。
基于此,认为海星模式代表未来,未来将由它主导的定论是不严谨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海星所代表的分权化、无序、网络效应、扁平化结构确实会成为信息时代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潮流不至于立即成为主流。而且,仅就海星的生物仿生学商业应用而言,它实在不够颠覆集权式管理。分权虽是重要,但集权同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