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伦·兰格,改变美国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女性,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她是第一位获得哈佛终身教职的女性,获得过最具含金量的古根海姆研究学者奖、美国心理协会大众心理学杰出贡献奖,是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哈佛著名心理学家。
在过去的近40年间,埃伦·兰格所进行的“正念”研究影响了行为经济学、积极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她发现,关注周遭事物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生活,能帮助我们减轻压力、释放创造力并提高表现。她的“逆时针”研究表明,老年人只需表现得有如20岁以前,就能大幅提升健康状况。
HBR:让我们从简单的说起。“正念”(Mindfulness)到底是什么?你的定义是什么?
兰格:正念就是主动关注新事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这样做时,你就是活在当下。正念能增强你的感知力,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这是高度投入的主要表现。正念能够创造能量,而不是耗损能量。大部分人都错误地以为,正念既耗神又费劲——脑子一直在转。但真正耗神的是我们随意做出的负面判断和无法解决困难产生的焦虑。
我们都喜欢求稳。因为事态稳定,我们就能控制住局面。但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稳定只是一种妄求,它反而会让你丧失控制力。
例如工作。“照这个方法做”的说法是错误的。同一件事有很多做法,你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做选择。昨天的解决方案不适用于今天的问题。所以,当有人对你说,“学好了,以后就不用想了”,你就要警觉了,因为这么做将使你不再正念。规则适用于最初的规则创造者,你和创造者越不一样,这些规则就越不适用于你。当你正念时,规则、常例和目标能够带领你,而不是控制你。
HBR:根据你的研究,正念有什么特别的效果?
兰格:效果之一是增强表现。在一项针对交响乐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演奏者都无精打采。他们总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奏同样的曲目,但因为这份工作的社会地位很高,放弃并不容易。
我们将他们分组。一组人需要完全模仿他们以前喜欢的一个曲目,换言之,这样的演奏不用正念。其他人则需要在演奏中加上少许个人元素,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正念。你得知道,这不是爵士乐,所以加进去的东西不容易听出来。当我们将交响乐录好并播放给不知情的听众时,绝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听用正念演奏出来的乐曲。所以,当人们各奏各的乐曲时,效果反而更好。
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各行其是,情形将混乱不堪。当人们缺少共同目标时,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但如果所有人都处于同样的情景下,并全情投入于当下,结果怎么可能不会更好呢?
正念还有很多其他好处。你将更加专注,记忆力也更强,同时你也更具创造力。当机会出现时,你能够把握好。你能躲开别人尚未察觉的危险。你更喜欢别人,别人也会更喜欢你,因为你会减少对他人的品头论足;你也会因此更具魅力。
你还会因此不再拖延或后悔,因为如果你知道做一件事的理由,就不会为没做成其他事而自责。当你心无旁骛地完成一项工作、在一家公司就职、创造一种产品或执行一项战略时,如果你能完全处于当下,为什么还需要后悔?
我研究正念将近40年,结果发现,几乎从任何维度看,正念都能带来更积极的结果。说正念是万能武器并无不妥。无论你正在做什么——吃三明治、做采访、拆拼某种装置、写报告,你都只有两种状态:正念或心不在焉。如果你正念,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任何领域的卓越者——《财富》50强CEO、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与音乐家、顶级运动员、最好的教师和技工都是正念的人,因为它是抵达卓越的惟一途径。
HBR:正念是不是会让我们少对别人妄下断语?
兰格:没错。我们都容易在无意识间把人归类:他很死板,她很冲动……但如果你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将失去和他人愉快相处或让对方发挥闪光点的机会。正念能使你懂得包容他人。人们做事自有其原因,否则他们不会这么做。
我们做过一项研究,其中人们需要给他们的性格特点打分,包括他们最想改变的性格和最喜欢的性格。结果我们发现一个巨大的矛盾:人们想改掉的性格,往往是他们最喜欢的特点。比如,我之所以无法改变冲动的性格是因为我很喜欢自主。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让我不再冲动,你就得说服我不再喜欢自主。但当你从自主,而不是冲动的视角看我时,你很可能就不想说服我改变了。
HBR: 管理者如何变得更正念?
兰格:一个方法是想象你所有的想法都是公开透明的,这样,你就不会恶意揣度别人。你要找到理解他人的方法。
还有,当你为一件事心烦时,比如一名员工迟交了报告,或没按你的设想完成任务时,你要问自己:“天会因此塌下来吗?还是只多了些小麻烦?”很可能是后者;烦心事大都如此。
有一点很重要:人们要融合工作与生活,而不是平衡这两者。因为,“平衡”意味着是两者是对立的,而且毫无共同点,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作和生活都主要和人有关,都有压力,都需要做规划。如果你将工作和生活分割来看,就不能借鉴彼此的成功做法。
当我们正念时,将发现工作和生活只是一种人为归类,这种区分不应该限制我们。你也要知道,压力并非来自事件,而来自你对待事件的态度。你认为某件事会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后果将很糟。但预判只是一种虚拟,我们无法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告诉自己不会丢掉工作的5个原因,再想出5条如果你丢掉工作可能带来的好处,例如新的机会,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等。这样,你就从认定某事必定发生转变到认为它可能发生,而且即使发生,你也能应对的状态。
HBR:我带领的团队分歧很大。成员为不同的战略激烈争吵,我需要抉择到底使用哪个战略。
兰格: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申请法官仲裁,一个人说了他的理由后,法官说,“没错”。另一个人说完之后,法官也说,“没错”。两个人说,“我们不可能同时没错”。法官还说,“没错”。
我们都有这样的潜意识,认为解决争端就意味着必须在两方中做出选择,或有所妥协,但双赢的方案几乎能适用于所有情形。不要让人们深陷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要让所有人都退一步,把观点亮出来;让其中一方站在另一方的角度争论,这样他们会发现对方也有道理。然后,你就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HBR:从你开始研究正念到现在,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也更多。每时每刻都有新数据和新分析进入我们的视野。所以,想在纷扰中寻找方向,正念显得更为重要,但这些纷扰也让正念变得更难。
兰格:我觉得纷扰只是一种感觉。很多人说信息太多,我认为,现在的信息并没有比从前更多。不同的是,人们觉得他们必须了解信息,因为他们知道的信息越多,产品就越好,公司就越赚钱。我觉得的重要不是你接受了多少信息,而是你如何接受信息。后者就需要正念。
HBR:《哈佛商业评论》最近有一篇关于专注力的文章,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说,运用战略和探索战略同样重要。怎样才能在正念,即不停地注意新事物和埋头苦干的状态之间找到平衡?
兰格:警觉或高度的专注,往往是不正念的:当我骑马穿行于树林间,警觉地观察四周的树干以免脸被打到,就可能忽视地上的石块,于是马被绊倒,我翻落下来。但我觉得丹尼尔的专注不是这个意思。你需要的是一种适度的开放——你能注意到自己正在做的事,但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因为这么做,你会错过其他机会。
HBR:关于正念,你希望人们都能记住哪一点?
兰格:答案有点老生常谈,但我坚信,生活就是由无数的瞬间组成,此外无它。所以,如果你能使每个瞬间都有意义,生活就有了意义。你可以正念,也可以心不在焉。你可以赢,也可以输。最糟的是心不在焉,并输得一塌糊涂。所以你在做事时,要正念,注意新事物,让手上的事变得有意义,这样你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