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场人士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公司内的人际关系。当体会到被同伴抛弃的痛苦后,职场人士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人际关系到底是什么?”
人们会因为同事不懂得自己的心思而感到非常难过,也会因为信任的公司最终抛弃自己而借酒消愁。内心的伤害最终将转化为复仇心理,用“我也要变得狠毒”、“等着瞧”等等来武装自己。
天天抱着仇恨生活的人会非常疲劳。而最危险的就是将个人的怨恨转化为对团队的怨恨,并最终转化成对全公司的怨恨。
那么,有没有既不被他人的行为和公司的决定伤害,又能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建立没有“后顾之忧”的职场人际关系。
《史记》中记载的两个故事很好地揭示出人际关系的本质。
战国时期有这样两个人物,张耳和陈余。他们有着愿意为对方而死的兄弟情义。比亲兄弟还亲密的友谊是他俩成为挚友的基础。
随着乱世中环境的急速变化使两人的关系慢慢变质。张耳的国家受到了秦军的围攻,陈余却拒绝派兵增援。随着张耳的愤怒逐渐加深,最终他俩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愤怒瓦解了感情,误会产生了憎恨。
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信赖,那么就不会对彼此造成伤害,如果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怀疑,那么就会有抵御背叛的免疫力。互相信赖、依靠的关系反而使他们体会到刻骨铭心的背叛。
还有另一个例子,战国时期,在齐国当宰相的孟尝君门下有三干多名食客,在列国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对于这些食客,孟尝君丝毫不敢怠慢。他认为这些食客就是自己名望的保障。
但随着他被齐王罢免官职,地位一落干丈,周围的食客们便接二连三地离开他。此时的孟尝君一定觉得人际关系是多么的脆弱。他用自己的财产厚待他们,得到的回报却是冷漠和背叛。
之后,孟尝君在唯一留下的食客冯谖的帮助下,成功复职。但想起曾被食客抛弃的感觉,他就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对冯谖说:
这些人曾经抛弃我,现在怎么有脸再来见我?我真想往他们脸上吐口水。
听到此话的冯谖开始讲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这世上有理所当然的事。比如早上太阳升起,晚上太阳落下,人也早晚都会死,这就是理所当然。
冯谖继续说道:
早上人们虽然都抢着去赶集,可一旦太阳落山,人们就会头也不回地离开那个市场。因为已经买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且市场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买了。因此人们一到晚上就会对集市失去兴趣,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冯谖最后总结道:
富贵荣华时朋友多,贫困卑贱时朋友少,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不要太伤心,请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就是了。
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利害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正确理解得失,那么就无法建立起关系。这听起来有点冷酷,但这个道理在朋友和恋人之间也同样适用。朋友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保持平衡,那就能维持“不变的友情”,相反就会招来背叛。
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经常见面就能维持关系”、“一起喝酒就会建立快乐的关系”等等。但是“经常见面”的关系,本身就是满足相互需求的利益关系,甚至可以说,爱情就是最高的感情利益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不等同于简单的“交换”,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内在原则,也是可以避免让你受伤的重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