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团队中的内向和外向型员工
你不需要让团队的每个人做迈尔斯-布里格斯(Myers-Briggs)性格测验,就能明白谁是外向或内向的人,因为大多数情形下,这相当明显。但是,有些内向的人不是马上就能让人看出来,「因为他们善于表现得像外向的人。」换句话说,他们在工作上,看起来喜欢社交而且外向,但是一回到家,他们就因为疲累瘫倒在沙发上。若要了解同事的偏好,你得鼓励人与人之间开诚布公地对谈,要个别与团队成员谈,也要跟团队一起谈。问以下这类问题:你理想中的工作日,一天参与几场会议?你喜欢怎么完成事情?你回复精力的方式是什么?有些内向的人可能不愿意敞开心胸。如果这样的话,建议向你的团队提供一些关于「内向者沉默平静的力量」的资料,里面引介备受瞩目、成功的内向人物,例如通用(General Electric)的营销总裁贝丝•康斯托克(Beth Comstock),或者在你的组织中找出一位内向的领导人,而且他很乐意公开谈论内向性格的话题。也跟你的团队谈谈,讨论性格差异如何促进绩效表现。总之,一个平衡得宜的团队,兼具两种性格的强项与技能;反之,有太多外向成员的团队,可能会遭遇自我过于强大的问题,而太多内向成员的团队,可能会缺乏共同的团队活力。
重新思考工作日的安排
你的下一步,是运用从个别团队成员搜集而来,关于他们性格和偏好的资讯,制订规范和尊重所有人的团队运作法则。第一步就是审视你安排工作日的方法。例如,在你的办公室里,有中午十二点半以前不开会的规定。这让喜欢有一段时间能专注工作不受打扰的人,能自由安排那段时间,但也同时让外向的人知道,接下来会有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一开始就别开太多会议,好让团队有不受打扰的充裕工作时间,这是相当明智的做法。关于大脑风暴的研究显示,相较于团体的大脑风暴,个人能产出更多且更好的点子──内向和外向的人皆是如此。不过,最重要的是,给团队成员管理工作日的弹性,让他们依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安排。外向的人忍不住想和其他人交流并分享想法时,就鼓励他们去做,如果内向的人不想跟团队聚在一起,需要喘口气的时候,也给内向的人一些自由,让他们可以散散步回复精力,或是到隔壁的咖啡店去远距工作。
推广私人空间
工作空间,尤其现代美国的工作空间,有开放式设计、强调经常协作,这些特色看起来都是为外向的人而设立。但是一项研究指出,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内向的人,都需要私人空间来完成工作。所以,你也许可以考虑稍微改变一下办公室的设计,打造一些「让人能待着独处的边缘或角落」。例如,设置可以让个人藏身的工作站,或者甚至是像火车安静车厢的「安静区」。你也可以帮助你的团队发展出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可向别人传达他们不想被打扰的讯号。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若戴上耳机,就表示他们处于专注状态。同时,你也要确保外向的人不会因所有人都缩回自己的小天地,而感到沮丧。因此,维持或创造聚会和巧遇的空间也很重要,例如,咖啡休憩区、公共午餐桌、休息室。
鼓励内向者发声……
研究显示,六人会议的典型情况是,其中两人讲了60%以上的话。如果参加会议的人更多,这个问题就更严重。让内向的人开口的关键在于,让他们觉得够自在,愿意投入。直接要求内向的人提出回馈意见,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有压力,因此可以事先告知你希望他们有所贡献,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先准备好。提前几天分享议程也有帮助,这让内向的人可以思考,要用什么方式传达想法,而不必当场才开始想要说什么。比如,在亚马逊(Amazon),每场会议一开始都呈现完全安静的气氛。开始谈话之前,每个人必须静静阅读会议备忘录,这让内向的团队成员有时间构思,也给一些人时间,来建立和团队其他人分享想法的勇气。你也可以偶尔在会议中请大家把想法写下来,而不是用说的。让团队在一些纸条上写下想法与建议,然后贴在白板上,让大家去看,这可以避免,有人得奋力争取发言时间的情形。
还有,鼓励外向者倾听
外向的人常常带着热情与率直来开会,而你当然应该鼓励这些特质。但是,你也必须教导他们倾听、反思,以及对寡言同仁的观点,抱持更开放的态度。和你团队里处于主导地位的风云人物(或风云人物们),一对一聊聊。谈话不需要很严肃或很重大,这不是在批判。与之相反,你要感谢他们带来这些有助益的好特质,但接着,请他们考虑「微调」自己的行为,让大家也能听见内向的人表达意见。挑战他们能否做到这点:让比较内向的同事畅所欲言,同时又能保持自身本色。
谨记的原则
可以这么做
- 平衡社交空间与私人空间。
- 事先寄出议程,并且偶尔要求书面提出回馈意见,好让内向的人有时间构思,并且鼓起分享想法的勇气。
- 让人们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应该让外向的人自在地花时间社交,并允许内向的人远距工作或离开团队喘口气。
别这么做
- 别自认已经完全知道内向与外向有何不同,而应尽力了解性格如何影响工作偏好与风格。
- 别开太多会议以致你的团队负荷过重;而应让同事在一天当中有许多时间可以不受打扰地工作。
- 别让一个特定主导人物负责所有谈话;而应鼓励那个人反思和倾听。
案例一:和团队成员谈谈他们喜欢怎么工作与学习
几年前,营养和瘦身公司Medifast的总裁兼营运长玛格丽特·「梅格」·席兹(Margaret “Meg” Sheetz),在团队动力上遭遇问题。「我是外向的人,喜欢脑力激荡,充分讨论事情,而有些人却不是依我想要的方式参与,这让我非常受挫,」她说。
和一位人力资源同事谈过这个议题后,梅格让她的团队作了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测验。她说,她的目标是「要了解和我们在一起的是什么样的人」。整个管理团队都作了测验,并一起讨论结果。「我们讨论自己的天赋与才华,什么能激励我们,还有我们每个人如何依自身强项对公司有所贡献,」她说。
这些谈话,帮助梅格思索如何让每一个人全力以赴,特别在团体会议的时候。现在,她会在开会前把议程项目寄给团队中的内向成员。「我会说,『明天的会议,我需要你提出关于这三个主题的想法。』这样他就有时间专注在那些项目上,有所准备,」梅格说。梅格并没有事先向团队的外向成员提供这么多讯息,因为她知道,「他们临场发挥,表现更好。」
迈尔斯-布里格斯测验的结果以及后续的决策,都让她普遍对内向的人刮目相看。「我们有一位主管是内向的人,负责所有训练和简报,而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内向的人,因为他在台上发挥得这么好,而且讨人喜爱,」她说。「他说明自己如何不让内向性格阻碍事业发展,还有如何为自己团队的外向成员调整管理风格。」
那位主管也成为公司其他内向人员的某种大使。「我想,很多人都以为内向的人就是低着头坐在办公小隔间里,无法激励或启发别人。但这不是事实。我们重视内向的人,还有他们的管理风格。」
案例二:提供架构,鼓励不同形式的回馈意见
波士顿一家聚焦于行动顾客关系管理的软件公司Repsly,首席运营官麦特·布洛吉(Mat Brogie)督导一个有两名成员的营销团队。「一位非常外向,另一位非常内向,」他说。「我身为他们的主管,职责就是让他们感到最为自在,才能有最好的表现。」
例如,麦特最近主导一场会议,主题是关于在公司营销单位内,实行「敏捷」方法。麦特结束自己那个部分的报告后,那位内向的员工因为害羞,回避提供回馈意见,而那位外向的同事则「立刻提出他的想法,我甚至都不用开口要求。」
麦特让那位外向同事发表意见,但是确保在会议后联络那位内向同事,一对一询问她的想法。隔天,她把自己的观点用电子邮件寄给麦特。「我的原则是,让人能够做自己,但是确保他们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他们的看法)。我欢迎各式各样的回馈意见。而且,我并不想让人感到有压力,或是让他们面临困窘的情况。」
同时,麦特希望确保别人也能在开会时听到内向员工的意见。Repsly并没有太多会议,但公司在每天早上八点半集合,进行15分钟的晨间敏捷会议。每位组员会分配到一至两分钟,让他们报告新进度。「这种方式对每个人都管用。因为它有固定架构,内向的人可以预做准备。他们知道『我要说这些、我要用这个顺序说。』他们不会觉得不自在,也能在这个场合练习表现得更外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