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承认,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由于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起步逐渐诞生的“打工一族”,现在绝大多数人还称不上是“职业”的。国家至今也没有制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资格证书,加上法律、信用制度不健全,媒体又经常报道职业经理人背信弃义的消息,更使职业经理人入职以后,无时无刻不受到怀疑。
同时,也不能否认,由于一些民企老板是因家庭贫困、受教育程度有限而“逼上梁山”,他们既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也没有在大型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第一次当老板,就像第一次当家长一样,也是“不职业”的,对怎样用好职业经理人,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很想依赖职业经理人,管好自己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思维、行为、表达方式都与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大区别,双方因相互陌生而充满戒备,不经过长年累月的磨合,是不太可能轻易信赖职业经理人的。这就决定了职业经理人“入赘”私营房地产企业以后,与老板和子弟兵的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对老板来说,这些从天而降的空降兵是被寄予厚望的,是花了大价钱的。这钱谁也不想白花,都想让空降兵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老板对他们又不太放心,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影响到自己的权威,或者对企业不忠诚,贪占公司的财物,或者仅仅把企业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会另谋高就,同时可能会带走一些大客户或者公司的机密,给公司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但老板眼下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学会和刚过门的“新人”打交道,就像当年进城当官的大老粗“土八路”,娶了城里的洋学生一样无所适从,无形中有一种潜在的自卑心理。
为了学会与职业经理人打交道,老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去听各类专业或不专业老师的公开课,或者报名参加高校EMBA培训。还有的老板害怕听课的过程中与人交谈会露馅,就买了光盘自己在家里悄悄看,恶补企业管理知识。但是,这些草莽出身的老板读EMBA的功效,就像学习一门外语,只不过是换了一套话语体系:以前叫大哥,现在叫CEO;以前叫捞钱,现在叫战略;以前叫搞定,现在叫执行。
一旦他们听了几堂课,记住老师课堂上说过的几句话后,就很容易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他们开始有了主见,有了观点,时时处处带着一种评价的眼光来判断职业经理人工作的对与错。但由于他们先天没有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思考,也许就某一点上来说是对的,但从整体看反而是有害的,但他们自己很难想明白这个道理。
山西有个老板为了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专门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投资总部,一边找项目,一边找人才。老板很好学,经常去参加北大、清华组织的总裁班学习,也很善于“活学活用”:听老师讲了“二八法则”以后,就在国家推出商品房限购限价政策的当口,大幅度提高房价,还美其名日“反其道而行之”。
公司高层力劝他,提价政府部门不会批,批了也卖不动,他却对高层嗤之以鼻:“你们就是不爱学习,不懂什么叫二八法则,市场越差,说明机会越多!别人楼盘降价,我们偏要涨价!”由于他光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采取任何提高附加值的具体措施,结果,尽管公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政府部门这一关,但由于错过了销售旺季,加上产品本身又缺少涨价的附加值,房子硬是卖不出去。这直接导致快到期的银行贷款没有着落,资金链随时可能绷断,搞得公司上下人心惶惶。
过了几天,他又听到一位保险“专家”说,目前,大部分企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停留在车补、房补上,还没有人考虑到为员工办海外保险。他觉得很有道理,组织中高层讨论购买海外保险事宜,让大家自己申请购买哪种海外保险。他满以为大家会很高兴、很感动,可是没想到中高层听了以后都一笑了之,没一个人相信。老板现在连眼下最现实的按职务、工作年限购房打折的优惠政策也没兑现,他们怎么会相信远在天边的海外保险呢?
后来,他听战略专家说企业战略是每个人的战略,必须从制定每个人的战略开始,他又觉得很有道理,认为自己公司之所以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是因为每个员工的个人发展战略没有做好。所以,他回来以后,又让每个员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弄得员工哭笑不得,“我们到现在一点都不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怎么制定个人的发展战略?”公司高层领导见老板学习一次,折腾一次,也纷纷开始另寻贤主。
但老板自己不这样认为。每次见面,他都会很兴奋地给我分享他的心得,如最近听了什么课、与哪位名人交流过,并拿出读书笔记给我看。遇到我们沟通过程中闪现的火花,他也会立即写在本子上,如身边没带本子,就会随手写在餐巾纸或烟盒上。同时,又会和我畅谈他结合公司实际准备开展的各项工作。
我很清楚他们公司的真实情况,也知道老板的许多做法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适得其反。我一方面为他的好学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公司的中高层经理人即将遭遇新的“炼狱”而担忧。
刚开始时,我也曾不解地问向我反映公司实况的高层,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直接告诉老板呢?他们无奈地说:“我们老板只喜欢听他想听的汇报,不想听他该听的汇报。后来,我们都习惯了,说了也白说,干脆不说。他说什么,我们都不吭声,但该怎么做,我们还怎么做!”老板自认为比我更了解他的团队,他认定的事,有时不撞到南墙是不会回头的!所以,有时候不妨顺其自然,因为时间才是最好的老师,等条件成熟时,再给他点破那层窗户纸,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