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聘时,考官经常会问前来应聘的人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那么,什么是职业规划呢?它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该目标的职业或岗位,制订相应的工作、教育或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由此可见,职业规划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规划,他们多表现出“不就业”的状态,或者说是“主动失业”。他们到了工作的年龄,具备了工作的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无所事事靠父母养活。目前,这种“不就业族”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大。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人不知道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对此他们存在困惑或是抵触情绪,在一时难以接受现实的情况下,他们也选择了不就业。
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除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职业规划。吉宁博士曾对员工强调,对待工作要抢先、抢先、再抢先,这包括在工作之前就为自己制订一份职业规划。这里成功人士的代表非日产的皮尔罗斯·高森社长莫属。
2001年5月17日,日产对外公布这一年的三月份一反过去四年的连续赤字,转亏为盈,利润达到过去最高纪录的3311亿日元。至此,皮尔罗斯·高森社长仅仅就任一年,他实现了他的承诺,在一年内让公司的营业额由红翻黑的承诺。
一年前高森社长提出“2000复活企划”的目的与目标时,许多与日产有关系的企业、日本的企业人,甚至于大众传媒、经营评论家都否定他的做法,称高森的做法不会得到任何结果。结果他们的推测被推翻了,高森的计划为日产带来的利润甚至超过了本田该期的利润。在高森社长的运作下,日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为自己制订的职业规划,就是要在一年内让日产从亏本到赢利。
如果我们想要在职场中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要事先为自己制订一份职业规划。否则,我们就无法在工作中长期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将导致我们很快厌烦现在的工作,在频繁的跳槽中身心疲惫。
藤井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这已经是他在两年内换的第六份工作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份工作可以做多久。
两年前,大学刚毕业的藤井进入了一家房产公司上班,主要负责处理顾客的投诉,工作轻松,待遇优厚,但是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藤井就提出了辞职,原因是他认为这样的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性,满足不了他对自己的发展要求。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世界知名品牌的家具企业工作,负责编写企业文书、招商方案、对外合同,与客户谈判等,他出色的能力引来上司和同事的称赞。开始,藤井觉得他找到了职业目标,他可以大展拳脚了。后来,藤井渐渐发现企业负责人目光短浅,做事小心谨慎,导致他精心策划的方案成了白纸一张。于是,藤井在同事的惋惜中再次辞职。
就这样,接连换了三份工作,最短的一份工作只做了半个月,原因就在于他认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对待员工的态度有天壤之别,这让他无法承受。但不可否认的是,藤井在每一家公司的表现都得到了认可,对于他的辞职,公司上下无不感到惋惜。
回想这两年来的跳槽经历,藤井感到前途十分渺茫,从最初为了锻炼自己而放弃安逸的工作,到最后感觉自己依然站在原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才无法在一个公司长久工作下去呢?
跳槽是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每一次工作变动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经验,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在这些变动中,应该有一条清晰的轨迹,这样我们在更换工作中才能多一些思考,减少一些盲目。这条清晰的轨迹就是职业规划,我们应从现在起就开始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那么,怎样制订职业规划呢?这需要我们从5个“W”开始:
Who am I?
“我是谁?”这个问题是要求我们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罗列出自己的优点及缺点,这方便我们给自己定位。
What do I want to do?
“我想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想做的事情也会跟着改变,但是最终会因为心智成熟而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即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
What can I do?
“我能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能力以及潜力的总体估计,能力和潜力是我们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两个基本点,确定了这两点,就能知道自己能够往哪方面发展。
What can support me?
“有什么能够支持我?”这更侧重于客观因素,也是我们职业规划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在一个有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工作起来会如鱼得水。
What is my career goal?
“我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经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基本上就能够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最后达到怎样的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可预测的,有的则是难以预测的,要想使我们的职业规划行之有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修正,以适应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