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隔着会议桌注视别人的眼睛时,你要当心这张桌子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当你在意大利观察别人的眼睛,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当你在中国,差异性会更大。一个美国人在罗马谈生意时,桌对面的意大利合作伙伴会不停地看他,甚至是盯着他,他会为此感到不舒服。对意大利人而言,在商务会议中频繁地进行眼神交流是正常的事情,因而你应该把在意大利得到的额外目光理解为感兴趣、诚实和融洽的信号。在意大利,长时间地注视他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在北京隔着桌子盯着对方,却被视为是生气、威胁或者是公然的挑衅。你会发现,你不是在罗马。
职场管理类书籍《和中国搭档共事的18条实用贴士》的作者詹姆斯·陈博士写道:“当(中国人)生气时,他们倾向于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相反情况下,他们会看着别的地方,或者在说话时表现得从容不迫:”当你的亚洲伙伴在开会时眼睛盯着远处、看着别处或者只是低头看笔记本,尽管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被排除在外了,但你要知道这完全是正常的。事实上,在中国的商务交往中,回避眼神接触是一种习俗,无须为之担心。
陈博士说:“对中国人而言,缺乏稳定的眼神接触并不意味着漠不关心或者不尊重。相反,持久的眼神接触被认为是不合适的……甚至有时被认为是一种威胁和对抗的表示。”在美国,我们被教育在商业环境中用直接的眼神接触来表示我们对对方感兴趣、尊重和诚信。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盯着别人会被认为是不尊重的表现。尤其是一个下属盯着上司,上司会认为直接的目艮神接触是对他权威的挑战。因此,在中国开会时,倾听发言者说话时你避免直接看着他的眼睛是比较合适,甚至是符合期待的。
美国人可能会把缺乏眼神交流误解为心不在焉或者毫无兴趣、他们可能会感觉桌对面的中国同事不理解或者不支持自己的提议或者想法。同样,回避眼神交流只是一种礼貌的习惯而无须为之惊慌,你应该对他们的善意报之以温和的眼神。在中国,你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来使用你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