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和工作场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工业时代的兴起,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已被工业所取代,人们开始以大型群体的形式工作,在大型社会中生活。自给自足的农耕模式以及与农业互为支撑的小城镇手工艺人早已不复存在。工业在带来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大型机械的同时,工业场所也开始更加关注工作设计和质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开启,在工作场所中,信息和能够增加信息价值的人们开始受到关注。在工业机械的自动化改善了机械性能的同时,软件、硬件以及互联网的革新也使信息自动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信息时代,人类作为信息整合者和使用者的身份越发得到认可。先进组织的领导者成功设想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虽然人类对信息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这丝毫不会减少对制造业、医药、服务、军事、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需求。两者相互依存,协调发展。
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绩效改进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手工业确立了标准;工作设计提高了效率;质量重在满足客户期望;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可能,同时个人价值对于组织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手工艺人和工匠
回顾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农业在为技工和手工艺人提供足够生产力支撑的同时,也需要他们对农业生产做出相应的感恩回报。例如宗教建筑、珠宝以及家庭用品等,都是他们根据期望进行设计,并且按照科学标准来制造的。
工作设计
高效率是工业生产的核心目标。员工集体合作化使工作、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对工作场所内数百名员工进行良好的协凋管理是使企业能够以产品取胜,并且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是科学管理学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的理论被称为泰勒主义,该理论的核心主要是基于对时间和动机的研究。例如,很多小型公司都能制造汽车,但是只有拥有流水线和劳动者薪资晋升制度的福特汽车公司,才能生产出普通大众消费得起的汽车。由此可见,对大批劳动力的充分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竞争优势。
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关注对员工的协调管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开始逐渐转向产品质量。产品价值是通过生产者能否向消费者提供适时、创新、无瑕疵且价格合理的商品来衡量的。对质量的高度重视,使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资源互补、质量优化。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国人W·爱德华兹·戴明(W. Edwards Deming)通过率先生产性能稳定且值得信赖的产品,帮助日本人提高了产品质量。
信息
信息优化给企业带来了另一个竞争优势。如今,信息数据已经普遍应用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决策等领域。企业通过将软件应用于集成工作,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实现了工作规划设计。例如,IBM公司的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发现计算机的价值所在,并将计算机普遍应用于组织内部。而比尔·盖茨(Bill Gates)则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获取和使用成为可能。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探讨信息时代起源时曾这样说过:“有人说此次信息变革始于排名第一的东方经济强国——日本的崛起,也有人说它始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但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商榷。笔者则认为,信息时代始于《美国军人福利法案》(GI Bill ofRights)的颁布,该法案让“二战”中退伍的每一位美国士兵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而这如果发生在3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则会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军人福利法案》以及美国退伍老兵对该法案的强烈反响,标志着社会正在向知识型社会转变。”
人
多年来,真正成功的组织无一不对人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努力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这个世界上,高效的机械运行、质量控制和信息获取都不能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拥有技能、知识、动机、价值和梦想的人,才能帮助组织走向成功。通用电气(GE)的首席执行官(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就是充分利用了人的价值,才使企业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和不懈的动力,从而让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为获得核心竞争力需要对工作设计、质量和信息三个方面进行持续关注一样,与人相关的绩效问题也需要得到我们的持续重视。绩效技术的创始人——托马斯·吉尔伯特(Thomas Gilbert)从“价值”和价值绩效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他的行为工程矩阵强调了环境支持和员工的行为宝库,而他正是通过该矩阵建立了绩效改进结果和绩效技术的框架。